收到10萬疫情補貼後,日本人花了多少?
2021/04/16
新冠疫情蔓延後,日本政府於2020年4月出台了每人現金補貼1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6004.5元)的政策。這將如何改變日本人的消費行為?有機構利用自動記帳本APP對此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中高收入階層將補貼金的大半用來儲蓄,而在低收入階層,對消費的助推作用比其他收入階層高1.5倍。實踐證明,相同的預算,按照不同的對象發放補貼更有效果。
現金補貼推動食品和生活必需品消費的效果在2周後減弱(東京都練馬區的超市) |
日本Money Forward公司、早稻田大學及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研究團隊在事前徵求同意之後,利用約23萬人的數據,進行了匿名化分析。利用記帳本APP大規模分析現金補貼政策的效果,在日本國內尚無先例。
給日本全體國民發放10萬日元的「特別定額給付金」在2020年4月30日通過的2020年度第1次補充預算中計入了12.8萬億日元,一直發放到夏季。
從發放日開始後的幾週內出現了消費增長。在估算給付金的影響後發現,根據線上支付記錄等明確判斷用於消費的每人平均消費額為6000日元左右。如果將ATM取出的錢也算作消費,每人平均消費額為1.6萬日元左右,包括給家人等匯款等在內,每人平均總交易額為2.7萬日元左右。
領到補貼的那一週支出最多,購置傢具等耐用品以及支付住房貸款和保險費等也持續影響了1個月以上。也有可能用於提前還款等。對伙食費及生活必需品等消費的影響在2周後減弱。
如果按收入分成四個階層來看,只有年收入在236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4.17萬元)以下的低收入階層消費增幅特別大,是其他階層的1.5倍。收入更高的階層大部分都用於儲蓄。收入低還缺乏現金存款的群體的消費增長也很明顯。
結果表明,相同的預算下,如果鎖定低收入群體發放補貼,效果會更好,但現實的政策執行仍存在課題。美國按照納稅證明設定年收入限制,3次向低收入階層集中發放了現金。但日本出於保護個人資訊的觀點,很難將納稅資訊用於現金發放。
今後,記帳本APP這種民間數據活用於政策制定的做法有可能會加速推廣,但也需要討論如何建立體制,通過精確鎖定必要人群以提供扶持政策。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報道評論
Hot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