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有成為太空和軍事大國的野心
2021/11/09
南韓將政企攜手走上太空和軍事大國的道路。南韓政府將增加國防預算,加快推進潛射彈道導彈(SLBM)和純國産火箭的發射試驗。還將推進應對朝鮮等的強軍計劃。另一方面,也希望把防衛産業培育為經濟增長的原動力。
南韓10月21日發射了首顆純國産火箭「世界」號。雖然未能把模擬衛星送入軌道,但視察發射的總統文在寅表示,「將在2030年之前實現月球著陸的夢想」,並不掩飾興奮感。
![]() |
南韓10月21日發射的純國産火箭「世界」號(REUTERS) |
雖然世界號火箭的項目主體是政府,但設計和生産由民營防衛裝備企業南韓航空宇宙産業公司(KAI)承擔。預定2022年5月發射的第2顆火箭將搭載實際的衛星。文在寅表示,計劃今後10年發射超過100顆衛星。
還計劃到2024年採用承載和推力更高的固體燃料,發射搭載500公斤級小型偵察衛星的火箭。隨著此前限制南韓導彈開發的美韓《導彈協定》終止,固體燃料引擎的使用被解禁,南韓國防部7月成功完成了引擎燃燒試驗。
南韓的國防預算將超過日本
南韓軍方計劃採用這種火箭,發射多顆軍事偵察衛星。為了打造探測導彈發射跡象、進行先發制人打擊的「殺傷鏈(Kill Chain)」防衛系統,南韓將配合引進神盾艦和無人偵察機,提高對朝鮮的監視能力。
文在寅政權正在迅速增加南韓的國防預算。始於2022年的5年南韓國防中期計劃提出推進「主導未來的強軍」構想,將在5年裏投入315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7萬億元)。在數年內,南韓的國防預算的實際金額將超過日本的防衛預算,預計今後差距會不斷擴大。南韓2022年的預算案還列入了可起降美軍「F35B」隱形戰鬥機的輕型航母的研究費用。
自主國防的理念
強軍構想具有多個意圖。其一是減少對駐韓美軍依賴的自主國防理念。南韓的安保相關人士表示,「最主要目的是從美國收回戰時作戰指揮權」。雖然難以實現,但文在寅政權試圖在任期內從美軍收回戰爭指揮權。
應對朝鮮導彈的能力是韓軍擺脫美軍實現自立的必要條件。南韓認為要具備政治上的談判能力,軍事優勢是必要的。
文在寅政權在不明確假想敵的情況下提出「全方位安全威脅」,試圖在中美對立的夾縫中不偏向任何一方。背後的思維是,認為具備包括導彈開發能力的先進軍事技術是推進建設不受周圍大國左右的國家的道路。
此外,培育防衛産業也是南韓明確的國家目標。南韓在國防中期計劃中明確提出增加對軍事技術的研究投資。到2026年將向無人機、太空和採用人工智慧(AI)等的尖端武器開發投入7萬億韓元。
南韓軍方將推進防衛裝備的國産化和出口。南韓防衛事業廳2021年秋季時隔1年主辦了有28國的440家企業參加的防衛産業展會。到訪會場的文在寅強調,「使防衛産業成為國家增長的原動力」。
南韓政府的統計顯示,2020年的武器裝備相關企業的營業收入達到15.3萬億韓元,增至20年前的4.6倍。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統計顯示,南韓已是排在世界第9位的武器出口國。
南韓的太空和軍事開發還存在激發朝鮮對抗之心的危險性。金正恩表示,「南朝鮮(南韓)的過度嘗試是危險的。正在破壞朝鮮半島的軍事平衡」,並未掩飾警戒心。
在南韓成功完成潛射彈道導彈發射試驗的9月15日,朝鮮發射了短程彈道導彈。隨後也持續推進新型導彈實驗等。金正恩本人過去乙太空開發為由,多次進行洲際彈道導彈(ICBM)發射試驗,但對外宣稱是「人造衛星」。
朝鮮半島的軍備競賽將動搖東亞的實力平衡,迫使日本重新思考防衛政策。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恩地洋介 首爾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