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造船現狀:商船敵不過中韓只能靠造軍艦
2018/07/31
日本大型造船企業日本海事聯合公司(JMU)在橫浜市磯子工廠建造的新型神盾艦「摩耶」號7月30日下水。這是自該公司的前身之一IHI於1993年接到訂單以來、時隔22年建造的神盾艦。對於因液化天然氣(LNG)船的建造訂單減少而陷入困境的日本海事聯合來説,這將是捲土重來的良機,但在商船建造方面落後於中韓的日本綜合重工企業依賴政府需求的局面日趨明顯。
![]() |
下水的新型神盾艦「摩耶」號(7月30日,橫浜市,kyodo) |
從日本防衛省接到訂單的「摩耶」號的標準排水量為8200噸,比此前的「愛宕級」高出450噸,更為大型化。除了配備能與艦船和飛機當下交流目標資訊的協同作戰能力(CEC)系統之外,還提高了應對低空攻擊的能力。該艦船採用基於電動馬達的推進機構,實現了降低維護成本等,匯集了大量的最新技術。
日本海事聯合正在擴大大型艦艇業務。截至目前,該公司已連續建造了4艘討論部署新型戰鬥機「F35B」的「出雲」號等大型直升機配備型護衛艦。還開始涉足此前被三菱重工基本壟斷的神盾艦,2015年度獲得了此次下水的「摩耶」號的訂單,2016年度也連續獲得該型艦的訂單。2艘的採購額達到1621億日元。
![]() |
下水的新型神盾艦「摩耶」號(7月30日,橫浜市,kyodo) |
日本海事聯合2017財年(截至2018年3月)因LNG運輸船建造訂單減少和匯兌損失,出現了約700億日元的大幅虧損。在主力的商船業務方面,與中國和南韓的競爭日趨激化,在此背景下,大型艦船是為了彰顯技術實力之高、再次提升品牌號召力而無論如何都要獲得的訂單。每艘超過800億日元的神盾艦對於銷售額在3000億日元左右的該公司來説,對於開工率的提高也非常重要。
尋求獲得艦艇訂單的不僅是日本海事聯合。錯失神盾艦訂單的三菱重工攜手三井E&S造船獲得了自2018年度起連續建造8艘的小型護衛艦訂單,對日本海事聯合報了一箭之仇。具備護衛艦建造能力的其他日本綜合重工企業的商船建造也陷入低迷,訂單額達到商船數倍~十多倍的艦船正在成為支撐經營的支柱。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