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在對俄強硬政策上左右為難
2022/01/30
在烏克蘭局勢日趨緊張的背景下,德國的左右為難變顯得突出。德國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嚴重,俄羅斯進攻之際能在多大程度上啟動嚴厲的經濟制裁仍是未知數。德國希望直到最後都探索與俄羅斯的對話,但能否取得結果也難預料。
![]() |
「如果進攻烏克蘭,將付出非常高昂的代價」,德國的總理蕭茲1月25日在柏林與法國總統馬克宏一起,對俄羅斯總統普丁進行了牽制。
不過,「高昂代價」的詳細內容並未透露。對德國和歐洲來説,俄羅斯是國土相連的大國,經濟聯繫也很密切。對俄羅斯的制裁將迅速反過來影響本國經濟,因此存在難以做出決定的一面。
德國對於美英推進的對烏克蘭的武器出口也持謹慎態度。蕭茲表示「不會提供殺傷力強的武器」。德國政府也于26日宣佈向烏克蘭提供5000頂軍用頭盔。烏克蘭一直要求提供德國造軍艦等。烏克蘭首都基輔的市長克里琴科還在德國報紙上稱「感到無語」,對德國的態度表示失望。
![]() |
德國總理蕭茲與法國總統馬克宏(25日,柏林,REUTERS) |
對蕭茲來説,最好的對策是通過與俄羅斯的對話解決爭端。美國和北約(NATO)將推進與俄羅斯的對話,同時德法希望自主與俄羅斯、烏克蘭加深被稱為「諾曼底模式」的四國磋商。
德國26日剛剛決定維持高官級磋商。擔心如果武器出口導致緊張加劇,有可能親手切斷與俄羅斯對話的通道。
德國和歐洲方面存在希望避免全面對決有背後的原因。歐盟(EU)的天然氣4成由俄羅斯供應,如果俄羅斯關閉閥門,歐洲經濟可能出現混亂。歐洲天然氣庫存率降至逾40%,比上年下降15個百分點左右,本來處於危險的狀況。
還存在政權內部的因素。德國蕭茲政權是中左翼的社會民主黨、綠黨和自由民主黨組建的3黨聯盟。從社民黨來看,前總理施羅德在俄羅斯的國有企業擔任要職,在傳統上靠近俄羅斯的相關人士很多。與和平運動關係密切的綠黨則堅持與武器出口保持距離的立場。
雖然最重視對話,但如果俄羅斯越過全面進攻這一「紅線」,德國也不得不贊同強有力的經濟制裁。在多大程度上贊同會反噬自身的制裁,是現階段美歐的最主要的未決事項。
焦點之一是德俄的天然氣管線計劃「北溪2號」。截至目前,德國聲稱該計劃是民間項目,一直拒絕進行干預,但美國提出要求,如俄羅斯進攻烏克蘭,則不同意投入運作。最近,蕭茲和外交部長貝爾伯克表示「將討論所有手段」等,正在轉向凍結計劃也沒辦法這一態度。
問題在於將俄羅斯排除出作為銀行間國際結算網路的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雖然對俄羅斯經濟的打擊巨大,但與俄羅斯聯繫緊密的歐洲經濟也可能遭受嚴重損失。德國最大在野黨基督教民主同盟的主席默茨表示,這是「投向資本市場的原子彈」。
在美歐,有聲音將現在的狀況聯想為1938年的慕尼黑會議。據稱在那次會議上,英法兩國要求捷克斯洛伐克向納粹德國割讓土地,助長了希特勒的實力。
過於軟弱的制裁有可能向普丁總統發出錯誤信號。美歐在2014年克里米亞被入侵、2020年俄羅斯反對派領導人納瓦爾尼暗殺未遂等之際未採取足夠的制裁,結果招致了新問題。蕭茲將於2月7日訪美,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會談。將肩負斟酌制裁力度的重要任務。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石川潤 柏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