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主導抗衡中國框架啟動,13國參加

2022/05/24


      美國總統拜登5月23在訪問地東京宣佈啟動新經濟圈構想「印度太平洋經濟框架(IPEF)」。該框架以日美、南韓和印度等總計13國為創始成員,將在重構供應鏈和制定數字貿易的規則等方面展開合作。不過,要以此彌補美國的亞洲經濟戰略的空白仍顯得力量不足。

       

拜登力爭填補美國在印太地區的經濟戰略空白(REUTERS)

  

      參加的國家除了美日韓印之外,還包括澳大利亞、汶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紐西蘭、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台灣不加入。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表示「(IPEF的參加國)佔世界國內生産總值(GDP)的4成,將擴大美國在印度太平洋地區的領導力」。

 

      同一天,拜登在東京都內舉行的宣佈框架啟動的儀式上表示「美國正深入參與印度太平洋事務。同時能贏得21世紀的競爭」。

  

      IPEF的磋商包括(1)貿易、(2)供應鏈、(3)基礎設施與脫碳、(4)稅收和反腐這4個領域。各領域的參加國有所不同。由於新冠疫情和俄羅斯進攻烏克蘭,半導體等戰略物資依賴特定國家的供應鏈的風險變得突出。美國商務部部長吉娜·雷蒙多表示「針對重要課題,將提出替代中國方式的選擇」。

 

      由於前總統川普宣佈退出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美國在5年裏缺乏亞洲圈內的經濟戰略。包括關稅下調在內的貿易協定需要美國國會的批准,但朝野各黨均反對,美國重返CPTPP在政治上幾乎不可能。

 

      拜登政權並未將關稅談判引入IPEF,不需要國會的批准。因此,對參加國來説,缺乏美國市場開放這種吸引力。如果符合IPEF瞄準的標準和規則,或將有助於擴大與美國企業的交易,但由於並非由國會批准的貿易協定,在美國政府更替之後,還存在協議是否還會得到遵守這樣的擔憂。

 

      中國正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已加入東亞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還申請加入TPP。美國希望挽回頹勢。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華盛頓支局長 大越匡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