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主導的IPEF能抗衡中國嗎?
2022/05/24
美國總統拜登5月23日宣佈啟動印度太平洋經濟框架(IPEF)。美國把這個框架看作抗衡中國的框架,但目前似乎是意圖走在了前面。雖然亞洲有些國家希望降低貿易等領域的對中國依賴,加深與美國的經濟關係,但由於與中國的距離的差異,態度存在分歧。新框架欠缺關稅下調這一市場開放的基礎,這一點也令人不安。
明顯體現美國政治局面的IPEF磋商以(1)貿易、(2)供應鏈、(3)基礎設施與去碳化、(4)稅收和反腐這4個領域作為支柱,並未涵蓋一般自由貿易中成為核心的關稅下調。與亞洲各國之間的關稅協定有助於美國市場的開放,作為拜登政權支援基礎的工會和執政黨民主黨的左派擔憂導致就業機會的外流等。
美國與中國的主導權之爭日趨激烈,美國希望加強與印度太平洋地區各國的經濟層面聯繫。日本等11國參加的「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伴隨關稅下調,美國已經退出,對本國市場開放持慎重態度,可以説IPEF是作為不得已的舉措而提出的。
![]() |
包括日美在內的13國參加了23日在東京舉行的IPEF相關活動。超過TPP的11國。從東盟(ASEAN)來看,在10成員國中,印度尼西亞、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越南和汶萊等7個國家參加。
與中國關係密切的寮國、柬埔寨和緬甸並未參加。這3個國家加入了中國參加、具有關稅下調規則的東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在美國和中國交鋒的亞洲經濟圈構建中,各國的行動有所不同。
對美國主導的經濟框架充滿期待感。東盟2020年與中國的貿易額約為5000億美元,在與世界整體的貿易額中佔2成左右。與僅為1成以下的2003年相比,依存度正在提高。與美國的經濟合作能降低供應依賴中國的風險,同時或許還能加深與美國市場的聯繫。
印度似乎認為有助於本國供應鏈的強化,於是決定參加。對於RCEP,印度因警惕關稅下調而決定退出,但抑制零部件等依賴從中國進口已成為緊迫的課題。總理莫迪出席23日的活動時表示,「IPEF體現了將印太地區變為世界經濟增長引擎這種我們的意志」。
不過,台灣的參加被擱置。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表示,與台灣之間「希望在半導體和供應鏈等領域加深經濟合作」,但顧及到與中國關係深厚的東盟成員國的情況。台灣外交部對於未加入IPEF發表了「感到遺憾」的評論。
對於參加國來説,令人擔憂的因素在於能在多大程度上獲取市場準入這一現實利益的點上。IPEF不包含關稅談判,如果缺乏新興市場國家期待的美國市場開放這一好處,凝聚力將隨之下降。將於6月底出任菲律賓下一任總統的前參議院議員小費迪南德·馬可仕23日對參加顯示出積極態度,同時表示「為了(促進)貿易,必須極可能開放本國的經濟」。
美國表示「為了能接納多樣化的國家,讓(磋商的)4個領域具有靈活性」(沙利文)。表示參加國可選擇推進談判的領域,由於領域不同,印度等大國有可能不參加。關於數字貿易,日本和新加坡等希望制定高水準規則的國家、與希望壟斷數據的國家之間或將産生溫度差。
![]() |
參加IPEF啟動儀式的(左起)日本首相岸田、美國總統拜登、印度總理莫迪 |
中國反對美國主導的框架。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5月22日表示:刻意把特定國家排除在外,這條路就走歪了。包括中國在內的15國參加的RCEP已於2022年1月生效,中國2021年還申請加入CPTPP,顯示出參加美國缺席的經濟合作機制的態度,對美國施加壓力。
日本計劃向美國傳遞亞洲各國的擔憂等,在IPEF啟動後推動規則制定等具體工作。最終還期待美國重返CPTPP。日本首相岸田文雄23日在與拜登一起參加的聯合記者會上透露,「在會談之中也直接提出日本期待美國重返CPTPP」。
如果美國主導的IPEF無法提高實際效果,將無法對抗在亞洲經濟中提高影響力的中國。需要在4個領域拿出回應參加國期待的具體好處。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