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大阪鶴見區的中國早市
2022/07/25
聽説在大阪市鶴見區附近好像有個中國人聚集的週日早市。在日本關西地區一提到華人華僑聚集的街市,有名的是神戶的唐人街「南京町」,但從沒有聽説過大阪市鶴見區。這是個什麼樣的早市?擁有中國留學經歷的記者去探訪了一番。
6月下旬一個週日早上,記者從大阪市高速電氣軌道長堀鶴見綠地線的門真南站沿著高架步行15分鐘左右,一靠近安田東十字路口,風景突然改變。
![]() |
在大阪鶴見區只有週日開的中國早市,售賣油條等中國早餐。 |
成排的街邊小吃攤在賣中式早餐,有鬆脆的油條、擰在一起炸的麻花、豆腐腦等。還有滷豬蹄、滷豬耳、滷豬下水、香腸等熟食以及中式調料。人們暢快地用漢語交談著,就像在中國一樣。
早市從每週日的上午5點開到中午。客戶主要是20多歲~40多歲、在日本居住的中國人。一位跟家人一起來的30多歲中國女性説:「每月都來1~2次,來吃正宗的中國早餐。肉食種類也豐富,還比其他店便宜」。
![]() |
雖然在南京町等地也能買到中國食材,但這裡賣的早餐和食材跟在中國一樣豐富。在進行採訪時,一直在這裡賣早餐的中國特産店「華龍商事」的上條裕基表示,「雖然不清楚這個早市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但聽説1990年代左右,作為中國歸國者(日本在華遺孤)2代的伯父們開始賣食品」。
上條的外祖母是日本在華遺孤,1980年代跟家人一起回到日本。上條的伯父為其他日本遺孤及家人開了中國特産店,開始在每週日賣早餐,結果住在附近的從中國回到日本的人員等也聚集了起來。據悉其他返回日本的遺孤2代和3代也陸續開店,早市的規模越來越大。
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統計,中日邦交正常化的1972年以後,在華日本遺孤及其家人等1468名返日人員選擇大阪作為最初的定居地。人數在日本全國排在第3位。這些返日人員可以優先入住公營住宅,很多人住在門真團地(大阪府門真市)及東大阪鴻池團地(大阪府東大阪市)。據大阪府相關人員介紹,「也有家庭從其他地區搬來,這附近有很多從中國回到日本的人員」。
![]() |
2006年左右的中國早市(駒見一善提供) |
日本立命館大學的準教授駒見一善表示,「在其他國家生活的華人華僑相互扶助的意識強烈,傾向於聚集居住」。「之所以在從中國回到日本的人員等聚居的門真團地附近形成早市,除了購買食材的需求外,還有為了謀生而開店等需求」。
早市離高速公路出入口很近,從大阪市中心及京都市內僅30分鐘左右就可輕鬆到達。進入2000年代,中國研修生、技能實習生也開始來到日本。頂峰時,包括攤販等在內,共有約50家店,還有賣預付費國際電話卡、盜版DVD等的小販。儘管接連出現違章停車、垃圾惡臭等問題,但「由於橫跨大阪市和大東市,最初的行政未能完全應對當地居民的抱怨」(駒見準教授)。
![]() |
後來,警方正式出手加強監管,違法商戶基本消失。在早市上開店的只剩華龍商事、青果直銷店等幾家店舖。上條説:「治安比十幾年前好,做生意也不像以前那麼混亂了「。
![]() |
2018年左右的中國早市(駒見一善提供) |
之所以限定週日開早市賣早餐,是因為目標客戶不是遊客,而是住在附近的華人和華僑。上條説:「如果公司和工廠休息,人就容易聚集」。雖然規模比以前小了,但多的時候一天會來1000人左右。最近看到社交網站上的宣傳,日本顧客也越來越多。如果能在大阪的一角體驗洋溢著異國風情的早市,偶爾週末早起也不錯。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松本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