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將上演「強硬印度」
2014/05/29
![]() |
印度新總理 莫迪 |
27日莫迪與在喀什米爾地區存在領土所有權糾紛的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舉行了首腦會談,顯示出陷入冷卻的兩國關係出現緩和。兩位首腦就近期召開協商領土和經濟等問題的副外長級會議達成共識。莫迪還接受了謝里夫的訪巴邀請。
印巴首腦訪問對方的首都實屬罕見。巴基斯坦方面接到莫迪的邀請後,用了3天時間在政府內部進行討論。據説還與對印強硬派和軍方進行了討論,最終認為「這是構築全新印巴關係的良機」,從而決定訪問印度。
印度之所以彰顯南盟的團結氛圍是因為對中國在南亞地區的崛起充滿警惕。中國近年來開始接近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等國。通過對南亞國家的港灣建設提供支援以換取軍事利用,推進包圍印度的「珍珠鏈」戰略。
莫迪在選舉中曾表示「中國應該放棄領土擴張主義政策」。其所屬的印度人民黨(BJP)的政權公約也批評辛格政權時代是「喪失威嚴的10年」,稱辛格執政時期,印度在經濟、外交和安全保障方面迅速衰弱。
印度國防分析研究所(IDSA)的高級研究員R. N. Das表示「估計莫迪政權將利用在議會上擁有過半席位的優勢,基於黨的理念將彰顯強大印度」。
也存在令人擔憂的不安因素。對於倡導「不首先使用核武」的印度現行核原則,人民黨表示「將做出調整,使之成為適合當前課題的核政策」。有聲音指出這將成為印度與周邊國家的糾紛風險。
莫迪還開始改善陷入冰冷的對美關係。02年時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的莫迪被認為默認了伊斯蘭教徒的虐殺事件。因此從05年開始,美國政府拒絕為莫迪發放簽證。不過,最近美國總統歐巴馬表示將邀請莫迪訪問華盛頓,顯示出將解除簽證限制。莫迪希望以此機會改善與美國政府和美國企業的關係,強化在核能方面的合作以及擴大外國直接投資。
將「培育製造業」作為最大競選承諾的莫迪對中國和東盟各國廉價産品的流入感到擔憂,被認為對下調關稅的自由貿易協定(FTA)等貿易談判持慎重態度。
估計這將對眼下正在磋商的與歐盟(EU)的FTA談判和力爭2015年底達成的東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談判産生影響。
(岩城聰 新德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