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開始買股票了

2017/12/25


      在日本股票市場,日經平均指數突破了26年以來的高點。在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後,海外投資者雖然凈買入日本股票,但日本個人投資者則幾乎一直在凈賣出。長期的通貨緊縮讓日本人形成了「股票=投機」的這種意識,個人投資者的持股比率降至創歷史最低的17.1%。但是,隨著時光流逝,投資者的代際更替也在推進。在剛剛去的2017年11月,日本個人投資者的股票買入額創出約4年來的最高水準。日本還有小額投資免稅制度(NISA),利用該制度的定投也突破了4000億日元。日本年輕一代已開始改變不買股票的日本人的投資行為。

 

       東京28歲公司員工大久保諒在10月末開始了股票投資。通過最低投資1000日元的證券公司,向任天堂和索尼等6隻股票投資了1萬日元,稱「希望體驗一下投資是怎麼回事」。

 

 

       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後,日本股票的最大買家是海外投資者,日本的個人投資者一直在賣出。但這種趨勢已開始出現變化。

  

      「已經不想被帳面虧損困擾」,東京的前公司員工橫山明彥(71歲)11月認為,三越伊勢丹控股的股價超過買入價格後立即發出了賣出委託。在上漲局面下出售股票的「逆勢投資」,日本長期行情低迷導致的通貨緊縮心理是原因之一。

 

      從股票買入額減去賣出額的相抵金額來看,如今仍是個人投資者維持凈賣出。但僅觀察這個數字,將弄錯實際情況。這是因為在日本老年階層加快處置所持股票的同時,日本年輕階層已開始向股票投入資金,買入額也在膨脹。

 

    1~11月,日本個人投資者凈賣出日本股票5萬億日元以上,但買入額達到119萬億日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長13%。尤其是11月,比上一年同月增長40%,達到16.3萬億日元,作為月度買入額,創出2013年7月以來的最高水準。

 

     「因股價暴跌而損失財産的傷痕痊癒,需要1代人的時間」,日本交易所集團首席執行官清田瞭這樣認為。這個時間就是約25年。與親子的世代間隔重合。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已經過去27年,經過了因股票蒙受損失的老一代引退,新一代成為投資主角的年數。

 

      「由於父母曾投資股票,也想長大後買股票」,就職於東京都內一家風險企業的齋藤佑輝(25歲)在5年前開始股票投資。最早買入的是由於利用SNS(社交網站)而産生親近感的CyberAgent。還不斷買入其他股票,持有額超過了100萬日元。

  


       日經平均指數開始計算是在1950年。如果是目前的股價水準,在每月買入一定金額與之聯動的投資信託之際,不管在過去哪個時間點開始投資,都會産生帳面收益。現在的日本工薪族不再為眼前的股價或喜或憂,長期實現資産保值增值的趨勢將擴大。Rheos Capital Works的社長藤野英人表示「年輕一代沒有太多‘股票=投機’的意識」,支撐其管理的日本股票基金的是個人投資者的公積金。

 

時隔26年創出新高的日經指數(11月7日)

 

     Fidelity退職與投資教育研究所所長野尻哲史認為「美國由於個人投資者能通過股價走高獲得財富效應,容易形成經濟的良性循環」。日本人的投資行為的變化不僅將影響股價,還將影響經濟的走勢。

 

     日本上市企業的凈利潤到2017財年(截至2018年3月)有望連續2年創歷史新高。這是股價上漲的證據,但日本企業的業績對世界經濟敏感。如果中美等國的經濟明顯惡化,有可能最先遭到拋售。日經平均指數曾在1996年、2000年和2015年3次嘗試站穩2萬點大關,但都未能長久。這次能成功嗎?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關口慶太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