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引發全球企業價值大洗牌
2020/07/21
全球的股票總市值排名正在出現如「地殼變動」般的變化。平均1家企業的排名變化幅度已達到2008年雷曼危機以來最大。預測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擴大將加速經濟轉型的投資資金正在尋找新的增長型企業並快速展開行動。日本企業能否持續留在前列,處於關鍵時刻。
![]() |
7月,特斯拉的股價總市值超過了豐田,躍居汽車行業首位(圖片素材來自REUTERS和KYODO) |
東南亞的「騰訊」——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新加坡IT企業Sea被這樣稱呼。該公司的股價今年漲至3倍,總市值達到6萬億日元以上。在排名上已超過印度尼西亞的中亞銀行(Bank Central Asia),躍居東南亞首位。
Sea涉足遊戲、電子商務(EC)和電子結算,開展的是如同將騰訊「移植」到東南亞似的業務模式。受到新冠病毒疫情影響,電商實現增長,推高了該公司股價。美國富達投資集團(fidelity)和美國資本等知名投資公司相繼對其注資,對實現業務增長寄予厚望。
![]() |
實現總市值反超現象的代表是美國特斯拉。該公司的純電動汽車的量産體制已經形成,損益也實現盈利,吸引了尋找新冠病毒疫情贏家的資金。總市值超過豐田,躍居汽車行業首位。另外,7月8日,半導體領域的美國英偉達超過了同行業的老牌企業英特爾。對用於人工智慧(AI)計算等的數據中心用半導體來説,新冠疫情構成東風。而在中國,大型白酒廠商貴州茅台酒通過高端化路線取得成功,總市值逼近全球最大食品企業瑞士雀巢。
增長型企業股價上漲的「特斯拉現象」已擴大到怎樣的程度?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利用QUICK FactSet的數據,以全球總市值前1000家企業為對象,調查了各企業在半年裏的排名變化幅度。截至2020年6月底,平均1家企業的變化幅度為70名(中間值),創出2008年雷曼危機時的104名以來的最大值。
在股價劇烈波動時,投資者將明顯調整所持的股票。不願錯失大牛股的投機資金也蜂擁而至,股價總市值的排名容易明顯改變。股價或在短期間內反映經濟的長期變化。
在2000年IT泡沫破裂時,涉足通信設備的美國朗訊科技(Lucent Technologies)等一蹶不振,之後由於新興市場國家的崛起,石油巨頭提高了總市值。而在金融危機的前後,新興市場國家的中産階層增加,消費者從廉價的諾基亞手機轉向了2007年上市的iPhone。美國蘋果的總市值反超諾基亞。
![]() |
眼下各企業的股價暗示出新冠疫情推動的「數位化」和「去煤炭」的加速。按行業觀察最近半年總市值前1000家企業的變化,材料能源行業的企業數減少為114家,另一方面,資訊通信增至138家,實現逆轉。
從數位化轉型(DX)的主角企業來看,提供電商平臺的加拿大Shopify從去年底的第306位上升至第83位。而在中國,以將外賣配送與點評結合起來的業務為核心、提供住宿預訂等生活整體服務的美團點評作為新的IT增長股正在追趕阿里巴巴集團。
![]() |
受「去煤炭」趨勢的困擾、計提2萬億日元以上資産減值損失的英荷殼牌石油從以往的前10位以內跌至第75位。另一方面,涉足燃料電池卡車的美國Nikola雖尚未創造營業收入,但總市值已超過2萬億日元。
日本pictet投信投資顧問的松元浩表示「存在股價趨於過熱的可能性。不過,搶先押注未來的行動不會停止」。雖然日本存在基恩士(KEYENCE)等增長型企業,但在世界前1000家企業中,日本僅為84家,在過去20年裏降至一半。改革的加速刻不容緩。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佐伯遼,村上徒紀郎,二瓶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