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貶值(下)經濟老化是否有轉機?
2022/04/21
在時隔20年日元進一步貶值的背景下,日本經濟迅速老化。
國際收支發展階段理論用來解釋國家的盛衰。現在的日本隨著資源價格上漲,持續貿易逆差,已變成利用來自國外的利息及分紅彌補貿易逆差從而保持經常項目盈餘的「成熟債權國」。如果貿易逆差擴大,變成經常項目赤字,就屬於最後階段的「債權減損國」。日本産業結構轉換沒有進展,經濟老化正在加速。
經濟老化也會增大引起進一步日元貶值壓力的風險。雷曼危機後,日元被買入。支撐這種信任的是憑藉長期經常項目盈餘積累的世界最大規模對外凈資産。但是,在通貨緊縮下的長期停滯期間,積累了資産的德國日益逼近。在烏克蘭危機下,日元被賣出,「有事買日元」正在成為過去式。
![]() |
日本與德國有何差異?德國擁有具有品牌影響力的高檔車等高附加值製造業。隨著東西德統一,還獲得了豐富的勞動力。瑞穗銀行的唐鐮大輔説:「德國國內保留著主要製造業的生産設備。象徵著國家年輕程度的貿易順差國的招牌不會輕易摘掉」。
而日本的産業依賴日元貶值,一直沒有提高附加值,勞動年齡人口也在1995年達到頂峰之後減少。企業生産基地向國外轉移,在當地獲得的收益向日本國內回流也有限。日本國內産業的競爭力下降,容易陷入貿易逆差。
「惡性日元貶值」還會引發新的擔憂。那就是「家庭的資本外逃」。摩根大通日本(JP Morgan Chase)的佐佐木融預計繼企業之後,家庭的資金也將流向國外。日本個人金融資産到2021年底首次突破2000萬億日元大關。其中,除去外匯存款的現金存款達到1000萬億日元以上,佔到大約一半,有潛在的外流風險。
日本的個人投資者「九條」(網名)打算把資金轉移到美國長期債券等美元資産上。認為「隨著貨幣寬鬆政策的推行,通貨膨脹可能會到來」,所以感覺今年日元貶值速度有可能加快。日本Monex證券公司的數據顯示,2022年3月底的美國股票保管資産餘額約達到5700億日元,兩年時間增加到了原來的3倍。除了掌握著過半金融資産的老年群體外,新增了熟悉海外旅行和海外品牌、對海外投資抵觸感較小的「泡沫世代」(譯者注:指日本泡沫經濟時期參加工作的一代人,多為1965年~1970年左右出生的日本人)。
日本是走上依靠海外投資收益的超老化國家之路,還是努力爭取恢復活力呢?
上世紀80年代,英國變成了「債權減損國」。當時阻止經常項目赤字擴大的是金融服務業務帶來的手續費收入。在柴契爾政府的領導下,英國通過放寬規定,以金融立國的方式,恢復了活力。
在日本,國際金融城市構想正在萌芽。還有一條道路是再次從入境遊客(訪日外國人)尋求出路。50年前日本的第1次石油危機,經過産業界的努力,變成了日本能源效率迅速提高的轉機。烏克蘭危機被認為會推高全球的節能需求,日本能否利用此次良機呢?
總之,要提高日本國內産業的活力,需要做好與依賴於日元貶值的經濟政策徹底告別的心理準備。日本也許能把「惡性日元貶值」化為轉機。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小栗太、大塚節雄、松尾洋平、小瀧麻理子、真鍋和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