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股市散戶僅持股16%,50年間減半

2022/07/15


  日本的個人股東(散戶)的持股比率不斷下滑。東京證券交易所日前公佈的2021年度股東分佈調查結果顯示,按金額計算,個人的持股比率為16.6%,比50年前減少一半。增加個人投資者是二戰後日本一直存在的課題。在需要「從儲蓄轉向投資」的背景下,調整小額投資免稅制度(NISA)等支援年輕人投資的機制不可或缺。

      

  二戰後,日本掀起了證券民主化運動,讓個人持有之前被財閥和政府掌握的股票。1970年度,日本個人股東的持股比率接近4成。但後來為了保護企業經營權不受外資侵害,企業加快了與銀行等的交叉持股。由於泡沫經濟崩潰,日本企業的增長希望破滅,2011年度以後個人股東持股比率逐漸下滑,最近一直處於低於兩成的水準。

   

    

  日本股市的個人股東人數為6460萬人,已連續8年增加,但這一數字是將各上市企業的股東人數簡單相加得出的總人數。實際人數被認為只有1400多萬人,僅佔日本人口的9分之1。而南韓為每4個人中就有1名個人股東。按金額計算,美國的個人股東持有約4成的股票。從股票和信託投資基金在家庭金融資産中的佔比來看,日本同樣低於歐美。

    

  背景原因是日本的人口老齡化。日本的個人持股者更多地集中於老年人,從年齡段來看,60歲以上的人持有67%的股票(按金額計算)。老年人在意識到財産繼承問題之後,就會賣掉持有的股票套現來購買不動産,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原因是日本的股票和不動産的繼承稅評估制度不同。

     

  上市股票的評估額直接為交易所顯示的市值,而不動産則按照以市值的80%為標準的均價來確定評估額。「富裕階層最關心的問題是避稅。出售股票的證券公司等也建議老年人轉投不動産」(財産繼承顧問寺田宏司)。

   

資料圖

    

  另一方面,年輕群體如何呢?日本30歲以下的個人持有的股票僅佔整體的1%,但投資意願強烈。在樂天證券新開戶的人中,20~39歲群體佔近7成。在Monex證券,30多歲開戶的最多。由於薪資不漲等原因,人們對未來的擔憂越來越強烈,「要攢錢、一點點投資的需求擴大」(Monex證券)。

      

  這些日本的個人看好的是外國股票。2022年1~6月的公募投資信託(上市投資信託除外)的資金凈流入額約為4萬億日元,達到歷史第4高。從資産類別來看,運營外國股票的投資信託流入4.2萬億日元。6月資金流入最多的是與美國標普500指數掛鉤的投資信託。  

     


     

  以海外股票為主,日本年輕人對股票的關注度很高。而日本股票之所以難以增加年輕人等個人投資者,是因為存在最低買賣單位等門檻。比如,每股6萬8000日元(約合人民幣3355.60元)的迅銷(優衣庫母公司)以100股為交易單位,要進行交易最少也需要680萬日元。美國股能以1股為單位購買,最近美國蘋果每股的價格在140美元左右(約1萬9000日元)。   

   

             

  在日本,通過拆分股票以便於投資者購買的企業越來越多。豐田以2021年9月底為基準,把1股拆分為5股,投資需要的最低金額降至原來5分之1,約為2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9870元)。結果,2022年3月底豐田的個人股東達到74萬5000人,比上年增加了7成。企業如果自主採取行動,可以吸引個人資金。  

         

  取消對股票出售收益及分紅徵稅的小額投資免稅制度(NISA)也有調整的空間。NISA的免稅額為120萬日元,其參考的英國的ISA為320萬日元,雙方存在差距。NISA設有投資期限,而ISA不設定期限。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已提出擴充NISA。能否調整制度讓個人更容易購買股票將成為焦點。

     

  要想增加個人投資者,不僅需要日本企業自我成長,還需要廣泛討論稅制、交易制度及金融教育等。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