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閃電訪問中國的用意
2023/06/07
純電動汽車(EV)大型企業美國特斯拉的首席執行官(CEO)埃隆·馬斯克日前時隔2年訪問了中國。在中美持續對立的背景下,彰顯重視中國的姿態。馬斯克與多名政府高官舉行會談,看起來與中國處於蜜月關係。特斯拉考慮到出口,希望增強上海工廠,而中國擔心本國純電動汽車市場的過度競爭,採取慎重態度。馬斯克的閃電訪華能否讓情況有所改變?
![]() |
馬斯克(中)在中國逗留期間與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左)等會談(5月北京,Reuters) |
馬斯克於5月30日抵達北京,到5月31日與多名中國官員舉行了會談。6月1日深夜訪問了自己企業的上海工廠,並於當日上午踏上歸途。
表明「反對脫鉤」
5月30日,馬斯克與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秦剛舉行會談。據中國外交部的消息,馬斯克表示美中利益交融,密不可分。反對「脫鉤斷鏈」,願繼續拓展在華業務。
中國也歡迎美國代表性企業特斯拉的掌門人。「馬斯克贊同美中關係不是零和博弈」,中國商務部31日在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與馬斯克會面之後的公告中如此表示。
據路透社報道,馬斯克還見到了排名第六的第一副總理丁薛祥,看起來馬斯克和中國政府關係密切。然而,圍繞特斯拉在中國的商業戰略,雙方之間也有微妙的分歧。
![]() |
這就是對特斯拉擴大産能的速度的看法。對馬斯克來説,提高上海工廠的産量是當務之急。在5月中旬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表示,「上海工廠的生産(擴張速度)跟不上需求。這成為我們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制約」。
特斯拉向投資者提供的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3月底,上海工廠的實際産能超過75萬輛。作為單個工廠,已是該公司最大的工廠。
2022年的實際出貨量達到71萬輛,佔全球整體的一半以上。作為特斯拉首個海外生産基地的上海工廠,不僅面向巨大的中國市場,還作為「出口樞紐」,承擔著向世界各國供應EV的任務。向正式進入泰國市場供應EV的也是該工廠。
「這裡有效率最高的工廠,品質最好的車」,特斯拉在中國「微網誌」上發佈的視頻顯示,馬斯克6月1日深夜訪問上海工廠時,面對著時間很晚仍聚集在一起的大量員工如此表示。上海工廠的95%以上零部件在中國國內採購,EV普及的中國國內供應鏈得到利用。
比亞迪顯示出存在感
放眼中國國內,大型企業比亞迪(BYD)的銷量迅速增長,一躍成為特斯拉的對手,正在顯示出存在感。在2022年的銷量上,比亞迪超過了特斯拉。
中國的浙商證券估算稱,比亞迪有可能將2022年為290萬輛的産能提高至430萬輛。為了加以對抗,馬斯克希望儘快在中國增産。
但有觀點認為,作為另一方的中國政府並不是完全歡迎。
據稱中國約有200家新能源汽車廠商展開激烈競爭。IT (資訊技術)企業等也相繼加入,處於過度競爭的狀態。新能源汽車市場2022年達到688萬輛,各車企正在持續展開激烈競爭。
![]() |
今年初,以新能源汽車銷售補貼結束和特斯拉降價為契機,發生了激烈的價格競爭。特斯拉採用直銷方式,同時零部件的自産化率,具有成本競爭力。以消費者的人氣為背景,還掌握較高定價能力,有觀點認為這是為了打擊競爭對手而發動的價格戰。
中國汽車行業人士表示「由於國內産能過剩,中國政府希望特斯拉更積極地將上海工廠作為出口基地。中國只想允許特斯拉以出口為目的進行産能擴張」,這樣的意見不在少數。
據悉,在此次訪華之前,特斯拉曾向當局申請擴建上海工廠。或許是希望通過在繁忙的日程擠時間前往中國,顯示出重視中國的姿態,從而為增強産能鋪平道路。
特斯拉在中國擁有很高的人氣,但圍繞車輛收集的數據,軍方等限制使用特斯拉汽車。一些政府設施不允許特斯拉汽車進入。據悉,特斯拉也有意在中國推出被稱為「全自動駕駛(FSD)」的駕駛輔助功能,要在中國擴大業務,圍繞數據利用安全性的討論也不可避免。
對特斯拉來説,向中國傾斜也是一種風險。在中美對立導致供應鏈不斷脫鉤的背景下,美國計劃將中國産電池和礦物排除在本國純電動汽車之外。如果同樣的趨勢擴大至美國以外的國家,將難以有效利用上海工廠作為出口基地。
有報導稱,特斯拉在彰顯重視中國的態度的同時,還考慮在印度等其他國家設立工廠,似乎是在向中國施加壓力。在EV市場過熱的同時,水面下的進退似乎還在繼續。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堀田隆文 紐約、若杉朋子 上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