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動畫製作行業亮眼業績背後的陰影

2019/11/19


  日本帝國徵信公司(Teikoku Databank)的統計顯示,2018年日本動畫行業的銷售額比2017年增加3.6%,達到2131億日元,連續8年實現增長,創出歷史新高。熱門作品相繼湧現,整體上維持營收增長。另一方面,虧損企業的比例在過去10年裏創出最高。在動畫製作者的待遇受到關注的背景下,圍繞企業經營的課題也浮出水面。

   

  發行強勁和熱門作品豐收

     

  帝國徵信以主業為動畫製作的256家企業為對象調查了2018年的業績。平均銷售額比2017年增加8.1%,達到8.43億日元。大型製作公司的業績復甦,推高了整體水準。由於美國奈飛(Netflix)崛起等背景,線上視頻業務表現強勁,同時《名偵探柯南:零的執行人》等熱門作品相繼湧現,基於出資的授權收入也出現增加。  

  

        

  投資先行和外包費減少

        

  當然,動畫製作企業的虧損比例仍達到30.4%,在過去10年裏最高。在承接動畫外包業務的企業等也把動畫製作者轉為正式員工並加以培育的背景下,「投資增大,但仍未帶來收益,能看到出現利潤下降的案例」(帝國徵信)。據稱不考慮盈利的低價訂單等依然存在。

    

  倒閉、停業、解散的案例為11件,也創出了歷史新高。製作出《高校艦隊》的Production IMS等陷入經營破産。由於外包費的削減等原因,企業之間「盈利能力的差距開始擴大」。

  

東京都內的動畫製作工作室

        

  帝國徵信針對今後的前景預測稱「將保持堅挺」,但也呼籲稱,「應對製作日程過密的對策、改善勞動環境等也成為當務之急」。最近,製作出《海獸之子》等的STUDIO4℃公司的員工在東京地方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公司支付拖欠的加班費等。  

      

  在日本動畫企業員工的待遇成為焦點的背景下,還需要留意中國企業的動向。帝國徵信的飯島大介表示,「具有資金實力的中國企業爭奪人才等情況也在發生」。

    


           

  2019年7月,以《涼宮春日的憂鬱》等聞名的京都動畫(京阿尼)遭遇了縱火事件。帝國徵信指出,「人才喪失、製作資料等物質損失對於日本動畫文化構成沉重打擊」。  

      

  員工要求改善待遇和交貨期

      

  日本動畫製作者演出協會(JAniCA)發佈了匯總動畫製作者勞動狀況等的《動畫製作者實態調查報告書2019》。報告中指出,勞動時間和待遇的課題突出。

    

  調查以多選形式詢問「工作上的問題」,結果顯示「日程調整困難」為65.4%,比例最高。其次是「不得不在缺乏時間上的寬裕的背景下工作」(55.2%)、「報酬之外的談判能力弱」(38%)。「發生問題時無人可提供諮詢」等回答也佔到29.1%。暗示了問題發生時也難以解決的狀況。

  

京都文化博物館展出的京阿尼作品的海報

       

  另一方面,回答「只要能繼續工作,希望作為動畫製作者繼續幹下去」的受訪者佔到63.4%。很多人把「樂趣」等列舉為繼續工作的理由。

     

  關於「安心工作所需的條件」,「加薪」高達72.8%,「為了高品質工作,應對交貨期和日程進行適當管理」為57.9%,「能穩定獲得工作」為31.2%。

     

  調查的對象是負責導演、原畫、製作管理等業務的人。本次調查獲得了日本大型印刷企業「大日本印刷」的配合,於2018年11月6日~12月19日實施,一部分結果已先行發佈。有效回答數為382人,平均年齡為39歲。平均年收入約為44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8.37萬元)。他們每個月的平均休息日為5.4天。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