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上班族退休後的第二人生:當和尚

2019/06/18


  在日本,有些老年人選擇在佛門度過第二人生。有的人因周遊寺院或死前準備等日常活動而受到佛教感化,也有的人因某種契機而決心皈依。在日本,人們通常認為如果不是出生於寺院很難成為僧侶,但實際上存在普通人也能出家為僧的機制。下面就來追蹤從企業或政府機關退休後,獲得僧籍的老年人的軌跡。

       

東京國際佛教塾的開講儀式。包括老年人在內,廣泛年齡層的人入塾學習。

       

  4月中旬,「東京國際佛教塾」2019年度的開講儀式在東京舉行。參加者學習各種宗派的佛教知識,完成課程的話就能成為僧侶。該佛教塾自1988年成立後,約有1900人入學,其中超過700人經過「得度」儀式後成為僧侶。本年度共有31名新生,男女各佔一半。入學不存在年齡限制,50歲以上的人佔到7成以上。

  

  畢業生靜井真貞(74歲)在65歲的時候加入該佛教塾。靜井曾任職於報社,他表示從上班時開始「就喜好拜訪寺院,希望學習7大宗派」。在該佛教塾的課程安排方面,入門課程和宗派的專門課程各為期半年。也有實習和修行,不過以通信教育為主,靜井表示,「學習起來無壓力」。

 

走訪日本東北各地的災區為東日本大地震遇難者慰靈的靜井真貞

   

  他當初並沒有成為僧侶的打算,不過在結束真言宗的專門課程之前,發生了東日本大地震。得知受災地的狀況後,由於想為遇難者慰靈,靜井在2011年秋季得度。完成了在高野山的修行後,他從第2年開始走訪日本的東北地區。靜井表示,「妻子也很支援我,讓我退休後做自己喜歡的事」。現在靜井在家居住,有時去師傅所在的寺院幫忙做法事和喪葬儀式。今年也2次前往受災地繼續慰靈活動。   

  

  松村文円(64歲)去年12月進入山梨縣韭崎市的空置寺院——臨濟宗金剛院。松村家住長野縣飯島町,從事沖壓加工行業,他把社長的職位讓給兒子後,現在的本職工作是當僧侶。寺院共有約30位施主,不舉行喪葬儀式或法事便無法獲得佈施,不過「由於不用付房租,生活費也不高,有退休金就能經營下去」。

   


    

  松村與創立公司的父親關係不和,曾因沉迷喝酒而去醫院接受治療。聽了臨濟宗禪師的話後,他成功擺脫酒精,為了成為僧侶而加入佛教塾,開導苦惱困惑的人。松村現在為了取得傾聽療法士資格而每天努力學習,他表示「希望能在地區的相談會上發揮作用」。

  

  佛教塾的講師、臨濟宗主持柴田文啟(84歲)表示,「僧侶的身份很適合老年人。希望活用老年人豐富的人生經驗」。柴田自己也是在退休後65歲時成為僧侶。為了解決空置寺院問題,他所屬的同宗妙心寺派正在招募老年人僧侶。

       

維護佛具也是宗學堂的課程之一

       

  雖然皈依佛門的契機各不相同,不過要想成為僧侶,必須找到師傅和所屬寺院,進行必要的修行。雖然人們通常認為,和出生於寺院的人相比,辭去工作或退休的人要成為僧侶比較困難,但實際上成為僧侶的大門以各種形式敞開著。

  

  今年3月從日本厚生勞動省退休的小平鐵雄(60歲)在4年前成為僧侶。他表示,「在雙親的葬禮上擔任喪主時,什麼也不懂,多虧有鄰居幫忙。我也想學習,幫助別人」。小平參加的是淨土真宗東本願寺別院開設的「宗學堂」。只要完成主要在星期日授課的規定課程並通過考試,即可成為淨土真宗的僧侶。宗學堂以京都市為基地,在東京和福岡也開設有教室。 

   

  宗學堂2008年開辦,目前已經有90人成為僧侶。總寺院和本宗所屬寺院舉辦的集會和每年的定例活動會有很多人前來幫忙。大學教授淺野清彥(64歲)也在這裡學習,他將於6月得度。在淨土真宗平時可以留髮,不過得度時原則上需要剃髮。淺野笑著表示,「身邊的人可能會大吃一驚」,不過「希望一起學習的夥伴能越來越多」。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土井誠司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