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男女工資平均差3成,金融保險行業差距大

2023/07/14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日前獲悉,日本企業的男女工資差距在全部行業平均為30%。日本企業被要求披露工資差距已有一年,日本經濟新聞分析了政府資料庫中披露的約7100家企業的情況。按32個主要行業來看,金融和保險行業的男女工資差距最大。資生堂和雙日致力於提高女性管理人員比例等,日本企業已開始採取行動縮小工資差距。

   

  工資差距是以男性的年均工資為100、計算女性平均工資的比例,將兩者之差定義為差距。如果男性工資為100萬日元、女性為70萬日元,則差距為30%。

   

  日本在2022年7月修訂的省令《女性活躍推進法》規定,擁有301名以上固定勞動者的企業有義務披露(1)全體員工、(2)正式員工、(3)非正式員工的男女工資差距。但目前缺乏對未披露的情況進行處罰的規定。

  

 

  截至7月10日,日本厚生勞動省的資料庫中披露的企業約有7100家(包括員工300人以下的企業)。全體員工的男女工資差距為30.4%。按照就業形態來看,正式員工的差距為25.2%,非正式員工的差距為22.3%。工資較高的正式員工中男性較多似乎是男女工資差距大的原因之一。

       

  在32個行業中,金融和保險行業的工資差距最大

   

  分析32個主要行業的全體勞動者的差距,金融和保險(39.9%)最大。在同行業中,女性的工資僅為男性的6成。零售和批發(35.9%)的男女工資差距也很大。零售和批發均為工資相對較低的「一般崗位」、「地區限定崗位」和非正式就業的女性比例較高的行業。

    

  在醫療和福利(22.2%)、資訊和通信(23.2%)等男女工作內容差距不大的行業,工資差距較小。

   

  日本厚生勞動省建議企業「就男女工資差距進行説明」,有2~3成的企業公開了産生工資差距的原因和背景。作為差距的主要原因,列舉「女性管理人員比例低」的企業很多。

     

  2020年日本的女性管理人員比例僅為13%,與達到30~40%左右的歐美主要國家存在較大差距。日本通運和佳能公開了不同職位之間的工資差距,如果以相同職位相比,幾乎不存在差距。

     

  在推動女性活躍方面表現突出的上市公司「女性友好股」(2021年度選定)2020年度的營業利潤率平均比原東證1部(相當於主機板)股票的平均值高出3.6個百分點,分紅收益率則高出0.5個百分點。縮小工資差距,向資本市場宣傳相關舉措,正在成為經營戰略的支柱之一。

    

  此外,通過提高女性管理人員的比例來消除工資差距的企業也在增加。

    

  資生堂計劃到2030年把所有層級的男女比例提高到50比50

       

  資生堂提出到2030年使所有層級的男女比例達到50比50的目標,在女性較少的生産技術領域,也致力於培養管理人才。將針對候選管理職位的女性員工制定符合本人特點的培養計劃,並面向女性員工的上司提供制定計劃的培訓。

     


    

  雙日公司計劃到2030年度將女性在課長職務中的比例從2022年度的12%提高至20%左右。為了擴大女性員工的職業經歷範圍,提出到2023年度使女性綜合崗位(屬於晉陞管理層之前的崗位)經歷海外和國內派遣的比例達到50%。每年綜合崗位錄用女性的比例也將維持在30%以上。

     

資生堂正在加強培養女性管理人員的培訓項目

  

  三井不動産提出的目標是,到2030年把管理層中的女性比例從目前的1位數增加到20%。正在實施的制度是,允許管理層的女性指定自己直屬上司以外的部長,從他們那裏獲取職業和煩惱的諮詢。

     

  丸井集團對於瞄準更高職位的女性員工的比例設定了目標值,正在通過職業培訓提高女性的晉陞慾望。

    

  英國還披露各收入水準的男女比例

    

  歐洲在完善工資差距的資訊披露規則方面領先。英國要求企業披露工資差距,還要求企業按收入的高低排序,針對不同員工群體披露男女比例。法國則對不公開工資差距數據的企業處以罰款。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2021年的數據顯示,按國家觀察男女工資中位數的差距,日本為22%,在G7中最高。英國(14%)和法國(11%)的工資差距較小。

     

  與其他國家相比,日本的性別分工意識很強。男性發揮主導作用、女性甘於從事輔助性工作的職場不在少數。從就業者中非正式員工的比例來看,男性佔2成,女性佔5成。日本有必要改變工作內容的不同直接導致出現工資差距的結構。

     

  日本政府提出目標稱,到2030年使東證Prime上市公司的女性董事比例達到30%以上。要求企業解釋工資差距的原因和制定改善計劃也是討論的課題。

   

  在日本的勞動力人口加速減少的背景下,無法激發女性力量的企業將無法實現增長。對於越來越關注人力資本管理的投資者來説,根據能否充分利用女性來篩選企業的趨勢也在加強。

     

  人才顧問公司Mercer Japan的主管伊藤實和子表示,「在歐洲,分析職級和工種等因素對工資差距的貢獻度、予以公開的動向也在加強。不僅要解釋工資差距,還需要詳細解釋産生差距的背景」。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松井基一、橋本剛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