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工智慧百花繚亂

2016/09/02


     中國已開始轉向積極培育人工智慧(AI)産業,將以舉國之力振興相關企業和新技術,目標是在2018年之前形成千億元級的人工智慧市場應用規模。以網際網路巨頭百度和騰訊控股為代表,已有100多家企業涉足,正在加強百花齊放的局面。在因競爭過熱而被指存在泡沫的背景下,中國的人工智慧産業能否起飛呢?

  「球員杜蘭特跳起……,直接灌籃!漂亮!」

  百度9月1日在北京市舉行了新技術戰略發佈會。最令會場沸騰的是虛擬的人工智慧秘書「度秘」用合成音進行的籃球實況解説的瞬間,雖然有些結結巴巴。

彥宏(右)9月1日在百度的發佈會上


 百度讓「度秘」學習知名體育解説員的實況解説內容,採用自主開發的圖像識別技術判斷和説出該講的話。百度首席執行官(CEO)李彥宏表示,數年前的人工智慧能力不高,但目前明顯發生了巨變。深度學習正是關鍵。

  主導百度的人工智慧系統「百度大腦」開發的是2014年從美國史丹佛大學挖來的吳恩達(AndrewNg)。吳恩達曾負責與美國谷歌的共同研究,作為深度學習領域的世界權威廣為人知。吳恩達曾擔任美國人工智慧研究所負責人。

 
  語音和圖像識別、自動翻譯、自動駕駛汽車……。過去在人工智慧領域,百度一直受到輕視,被認為只是追隨美國谷歌和蘋果。但在如今,百度已開始在矽谷等地招聘大量人員,開發能力被認為不遜色於領跑者。李彥宏表示將把人工智慧技術作為經營的支柱。

  在中國,人工智慧形成了空前的熱潮。騰訊將利用人工智慧,通過電子結算資訊等大量數據來分析消費者的想法和行為模式,以幫助合作企業提升業務效率。中國被認為走在前茅的是聲音識別技術。1999年設立的科大訊飛通過人工智慧技術讓精確度進一步提高獲得了好評。中文的音節有400多個,是日語的幾倍,同音異義的詞語也很多。將來在「華人圈」,中國人工智慧技術的聲音識別處理技術有可能普及。

據調查公司艾瑞諮詢統計顯示,截至目前有約100家人工智慧企業成立,65家獲得了總額29億元的風險企業投資資金。推動創業熱的是,中國政府5月出台的《「網際網路+」人工智慧三年行動實施方案》。

  該方案計劃到2018年在重點領域培育若干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骨幹企業,形成千億級的人工智慧市場應用規模。對於圖像識別、語音處理和感測器等技術,中國中央和地方政府將提供補貼。據稱還在風險企業投資和銀行貸款方面給予優惠。


  中國之所以積極致力於人工智慧開發,是由於認為有助於電子和汽車等現有産業的升級。中國的優勢是每天數13億人利用的無數的網際網路數據。百度CEO李彥宏表示擁有數十億條搜索數據和多達百億的位置資訊。數據越多,人工智慧的學習效率就越高。

  不過,雖然明星企業正在成長,但另一方面,也有不少觀點指出實際上魚龍混雜。化學品企業安徽江南化工去年7月向從事深度學習研發的北京新興企業出資5千萬元,理由是有助於提升主業的生産效率,但結果完全沒有體現出乘積效應,業績持續惡化。有聲音表示,「很多企業宣佈涉足人工智慧業務只是為了推高股價」(市場相關人士)。

  此外,百度也面臨課題。「無人駕駛汽車?沒看過也沒聽説過」,安徽省一名裘姓計程車司機這樣表示。本應有近30輛百度的自動駕駛汽車正在安徽當地進行實證試驗,但有可能開發並未如期取得進展。

  一旦看起來能賺錢就馬上蜂擁而至,這是不少中國企業的做法。因經濟減速而很難找到投資對象的風險投資和投資公司對人工智慧熱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風險企業投資公司聯想之星的劉維接受中國媒體的採訪時表示,中國的人工智慧産業是典型的泡沫。

  中國要轉變為「人工智慧強國」,仍面臨諸多課題。但圍繞人工智慧的全球競爭剛剛開始。「中國勢力」不能讓世界輕視。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阿部哲也 北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