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福正在歐洲下一盤大棋
2018/03/09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正在動搖歐洲各家汽車企業。吉利2月下旬成為德國戴姆勒的最大股東,戴姆勒董事長蔡澈3月6日首次在公開場合就此事發聲,表示「對合作持積極態度」。此外,吉利與飛雅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FCA)進行接觸的消息也浮出水面,此事正在成為新重組的火種。
吉利創始人兼董事長李書福斥資約90億美元取得戴姆勒近10%股權一事已經曝光多日。但在瑞士正舉行的日內瓦國際車展上,媒體的關注焦點卻集中在甚至沒有參展的吉利身上。
![]() |
戴姆勒董事長蔡澈(3月6日,瑞士日內瓦) |
戴姆勒董事長蔡澈接受了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等的採訪,他承認近期與李書福舉行了會談。蔡澈透露自己聽取了收購股票的説明,表示「針對雙方展開合作的優點等進行了溝通」。
有觀點認為,吉利希望取得戴姆勒擁有的純電動汽車(EV)電池等最新技術。蔡澈表示,預測具體的合作內容仍為時尚早,但進行共同生産或實現底盤通用化等的「可能性較小」。另一方面,鑒於(領導美國特斯拉的)伊隆·馬斯克正在開發火箭等未來交通系統,蔡澈表示「雙方針對包括跨界企業在內的潛在競爭對手進行了討論」。
實際上,這是李書福與蔡澈第2次舉行會談。約1年前,李書福也曾表明過出資意向,並打探蔡澈能否讓戴姆勒與吉利2010年收購的瑞典富豪汽車開展合作。當時雙方未能達成共識,不過李書福通過在市場上收購股票,成功讓蔡澈再次回到談判桌上。
![]() |
吉利的目標不僅只有戴姆勒。飛雅特克萊斯勒的首席執行官(CEO)塞爾吉奧·馬爾喬內也在記者會上承認吉利方面曾在2017年夏季與其接觸。馬爾喬內表示「雖然多次磋商,不過並未得出任何結論」。圍繞是否接受中國資本,擁護企業重組的馬爾喬內表示「當前飛雅特克萊斯勒沒這個必要」。但也同時表示「不抗拒(中國資本)」。
吉利是一家民營企業,從2000年開始正式在中國生産乘用車。因收購富豪而名聲大噪,2017年又宣佈出資馬來西亞的寶騰汽車,加速進軍海外市場。吉利2017年的銷量達125萬輛,被認為躋身全球銷量前20車企之列。
生産冰箱起家的李書福是中國代表性的企業家,資産額被認為高達約1.8萬億日元。吉利曾經因汽車外觀模倣「梅賽德斯·賓士」而引發熱議,但其正在動搖這家擁有100多年歷史的老牌車企。
在今後的談判中,吉利的武器是之前取得的成績。富豪汽車的CEO漢肯·塞繆爾森接受記者採訪時,就吉利收購富豪表示「是非常好的事」。
![]() |
吉利汽車(資料圖) |
榮獲2018年度歐洲年度汽車大獎的富豪「XC40」與吉利共用底盤,借此削減了成本,提高産品競爭力。塞繆爾森表示,不排除與戴姆勒等廠商在純電動汽車電池等領域開展合作的可能性,可能以吉利為核心推進合縱連橫。
另一方面,蔡澈在此次的會談中強調已經有了北京汽車集團這一合作夥伴。顯示出與吉利的合作不會超過與現有合作夥伴的關係。
在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中國,與迅速成長壯大的本土廠商加深合作的益處令人無法忽視。中國為掌握汽車産業的霸權,政府與民企正攜手推進向純電動汽車過渡。
蔡澈等歐洲汽車廠商的經營者可謂身經百戰,李書福的行動也是出其不意,雙方的試探與「互動」或許還將繼續下去。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深尾倖生 日內瓦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