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半導體」快來了
2018/04/24
世界的半導體行情已開始顯現出源自中國的波動跡象。加緊推進半導體國産化的中國已全面啟動設備投資。預計最早將在2018年底開始向市場供應尖端産品三維NAND型記憶卡晶片。曾在液晶面板等眾多産業出現的「紅色」産品供給過剩也可能在半導體領域引發價格下跌。
中國推進尖端産品量産
「2~3年前我們根本不相信(中國企業)能順利推進,但現在感覺不一樣了」,日本大型半導體製造設備廠商愛德萬測試(Advantest Corporation)的銷售負責人難掩吃驚。中國大型國有半導體企業紫光集團旗下的長江存儲科技在湖北省武漢市推進的三維NAND的量産項目,愛德萬測試的銷售負責人稱「估計將在2018年底到2019年迅速實現量産」。
![]() |
三維NAND被應用於智慧手機和數據中心的存儲裝置。與傳統的平面産品相比,每一枚晶片的存儲容量大大增加。雖然中國計劃量産的産品與世界最尖端的三維NAND相比還存在距離,不過據稱試製品的成品率正在不斷提高。
中國在2015年公佈的「中國製造2025」戰略中提出培育半導體産業。對於在電子設備製造領域握有很高份額的中國來説,半導體是最主要的進口産品。改善貿易收支離不開半導體自給率的提高。
為此,中國地方政府競相利用補貼等優惠政策吸引國內外的外半導體相關企業。將在杭州市新設晶圓工廠的日本半導體企業Ferrotec Holdings Corporation 就表示「受到了多地市政府的邀請」。
國際半導體設備與材料協會(SEMI)預測,2018年中國的半導體製造設備市場規模將同比增長4成,增至113億美元。從包含外資廠商的中國工廠的這一數據來看,中國的市場規模將躍升至全球第2,僅次於南韓,佔據整體市場的2成。
不僅如此,如今甚至已經出現依賴於中國企業穩定供貨的半導體産品。那就是 NAND的上一代産品、搭載於家電和汽車的NOR型記憶卡。由於面向汽車和有機EL面板的需求擴大,「中國的代工企業成為各方爭奪的‘香饃饃’」(半導體商社的營業負責人)。
在智慧手機需求下滑等背景下,當前NAND的行情表現疲軟。不過每年的年初一向是需求下滑的時期。不少觀點認為,到了啟動年底商戰用智慧手機零部件採購的2018年夏季前後,NAND將再次陷入缺貨狀態。
![]() |
中國企業的半導體工廠(中芯國際積體電路製造上海工廠,資料) |
那麼前景如何呢?英國調查公司IHS Markit首席分析師南川明表示「2020年以後的NAND供需取決於長江存儲科技」。如果將該公司的計劃全部計算進去,最早將在2021年出現供大於求。預計容量256GB的NAND價格在2019年~2021年每年將以約2~3成的速度下跌。也就是説,2017年平均單價7美元的價格預計到2021年將降至2.4美元。
中國旺盛的內需也將有助於半導體産業的培育。預計繼智慧手機之後,數據中心將成為下一個快速增長的市場。繼北美IT巨頭之後,騰訊和阿里巴巴集團等中國企業正在擴大投資。
中國掌握定價主導權的時代將至
很多人認為長江存儲「目前僅限於供應低端産品」。該公司還面臨如何確保技術人員等課題。
不過,在中國製造商份額擴大的中小尺寸液晶面板市場,當初也是以面向中國智慧手機廠商的低端産品為中心開始普及。如今,日韓製造商具有優勢的高精細産品與中國産品的價格差已縮小到1成左右。
眼下出現的中美貿易摩擦,半導體也成為焦點。如果中國為避免與美國發生摩擦而增加半導體進口,將不利於半導體國産化進程。
在鋼鐵、石化産品、光伏面板等領域,由於中國鉅額投資導致市場行情崩潰的情況屢見不鮮。也有中國半導體材料製造商表示會吸取以往經驗教訓,「不會盲目銷售半導體,導致供需失衡」。但從供需兩個層面來看,可能會迎來中國掌握定價主導權的時代。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龍元秀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