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用單車在「盛宴」過後
2019/01/17
中國共用單車企業面臨的困境愈發明顯。已接連有企業陷入破産或資金短缺,中國共用單車2強之一的「ofo」正陸續從海外市場撤退。當初由於期待市場擴大以及可以先行獲得押金,全盛時期共有70多家企業扎堆涉足相關業務,但如今卻因為消耗戰和用戶接踵而至的退押金要求而苦不堪言。在中國興起、曾實現迅猛增長的業務現在卻將早早的在「泡沫」中落幕。
![]() |
街頭的共用單車,很多因為損壞而無法騎行(上海市) |
「很多都是壞的,現在不怎麼用了」,在上海市內工作的小張(36歲)説他過去在銜接地鐵的短距離移動之際會騎共用單車,但現在很多因為損壞而無法騎行。原因在於運營商沒有餘力對單車進行維修。
中國最大的共用單車企業摩拜單車從提供服務的2016年前後起實現了爆炸式增長。用戶註冊會員後,只需用智慧手機掃描單車上的二維碼即可解鎖。街上隨處可見共用單車,用完後可隨意停放,用起來十分方便。
收費標準為30分鐘1元左右,很便宜,不過不少企業要求用戶註冊時支付50~300元的押金,用於應對單車出現故障等情況。
據調查公司中國信通院統計,2017年共用單車企業在200個城市投放了約2300萬輛共用單車。作為共用經濟擴大的代表性業務,共用單車備受關注,由於最初可以獲得押金收入,企業也紛紛進駐。阿里巴巴集團等大型企業也向共用單車運營商出資推動其增長。
然而,為了擴大市佔率,競相投放自行車、維修費用和搬運等費用的增加很快對共用單車企業的經營構成擠壓。一方面,還出現了無法使用的車輛被任意堆放的社會問題。
另外,還有的企業被質疑是為了獲得押金而涉足共用單車業務。
據中國媒體報道,江蘇省南京市的共用單車企業從2017年夏季開始,在希望解約的用戶要求退還押金後未予回應 。之後經營者因涉嫌非法集資而被調查。
由於出現了類似糾紛,用戶的不信任感出現擴散,要求退還押金的行動日漸擴大。中國8家大型共用單車企業中,目前已有5家破産,要求退還押金的用戶蜂擁而至。
市佔率僅次於摩拜的ofo也出現了問題。該公司2018年底被自行車廠商等10家供應商起訴,要求支付欠款。以此為導火線,要求退押金的用戶超過1千萬人,部分用戶甚至湧向ofo總部。
過去曾利用ofo的上海市某公司男職員(32歲)表示,「損壞的單車很多,之前就擔心經營會出現問題」。據稱,他於2018年登出了會員,領回了押金。
最大的共用單車企業摩拜似乎也因成本負擔加重而持續虧損。
摩拜2018年4月被運營線上點餐APP的「美團點評」收購,但同年12月底創始人、首席執行官(CEO)胡瑋煒辭職。她被認為與美團就經營問題産生了意見對立。
此前大張旗鼓進軍20個國家的ofo如今正在從海外市場撤退,還退出了日本市場。有報導稱ofo解散了海外業務部門。原因似乎是其無力繼續拓展海外業務。在繼續開展業務的新加坡,「退押金難」的情況也正在增多。
![]() |
摩拜仍在日本福岡市開展業務,2018年11月還宣佈與松下攜手在日本推出共用電動助力單車。
不過,在海外,包括日本在內,對單車停放問題嚴格對待的國家不在少數。為單車亂停亂放而苦惱的新加坡針對共用單車引入許可證制度,還按共用單車企業設置了投放數量的上限,同時禁止在指定停放點以外的地方隨意停放。
在中國實現迅速增長的共用單車「隨用隨停」的業務模式在很多國家和地區似乎行不通。
實際需求猶存
雖説中國共用單車的泡沫已破裂,但實際需求其實並未消失。在中國,與城市的發展相比,地鐵等電車建設仍難以滿足需求。由於很多設施位於與車站相距較遠的地點,早晚交通擁堵時又很難打到計程車。因此,希望使用自行車的需求依然強烈。
由於消費者對支付押金的不信任感加強,阿里巴巴集團等出資的哈羅單車開始宣傳免押金。在2強陷入困境的背景下,哈羅單車正在穩步增加用戶。
哈羅單車以在阿里巴巴個人信用評價系統「芝麻信用」獲得650分以上的消費者為對象,實行免押金。芝麻信用根據「支付寶」的利用情況和資産評估個人信用等級。哈羅單車認為,分數較高的人會遵守利用規則並妥善使用自行車。
摩拜單車也自2018年夏季起停止收取押金。
在中國,像共用單車這樣被認為有潛力的業務會聚集大量企業,之後陷入消耗戰的情況很多。有時因經營破産而導致消費者蒙受損失,但也存在活躍的創業和開創新業務的勢頭拉動經濟增長的一面。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上海 松田直樹,新加坡 谷繭子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