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車載電池企業的淘汰浪潮將至

2019/02/11


  在全球最大的中國純電動汽車(EV)用電池市場上,「2020年問題」正浮出水面。這是因為長期扶持純電動汽車行業的中國政府將在2020年取消補貼,預計中國的眾多電池企業將被淘汰,能倖存的被認為只有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CATL)和比亞迪等部分大型企業。在中國經濟減速的背景下,政府推進向純電動汽車過渡的政策也浮現陰雲。

   

  「中國最近的(純電動汽車相關)政策向淘汰技術實力低下企業的方向轉變。必須在(2020年的)補貼制度取消之前進一步提高競爭力」,一名比亞迪的高管透露出危機感。比亞迪在全球車載電池市場上份額排在第3。

       

     

  中國政府從2012年前後開始大力培育車載電池産業,將之作為一項國策。由於政府向車載電池行業投入超過1萬億日元的鉅額補貼,中國誕生了數百家電池企業。例如,企業每生産一輛純電動汽車,政府就發放超過1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6.16萬)補貼,電池企業建設工廠的費用也主要由政府承擔。從中收益巨大的就是比亞迪。

     

  然而,就連比亞迪也需要應對2020年之後的「補貼消失」。如果沒有補貼,單從實力來看,該公司被認為目前仍遜色於日本的松下和南韓企業。

    

  實際上,在中國政府開始向純電動汽車行業發放鉅額補貼的2015財年(截至2015年12月),比亞迪的凈利潤同比膨脹至6.5倍。2016財年,凈利潤又猛增了約8成。但中國政府開始轉為減少補貼,該公司2017財年的凈利潤大幅下滑了2成。2018年,政府的補貼進一步減少約3成,預計該公司2018財年的凈利潤也將減少2∼3成,暴露出對政府補貼的依賴。

  

  衝擊還波及到其他企業。2018年7月,深圳市沃特瑪電池陷入停産。在中國的車載電池市場上,該公司2017年的市佔率位居第3,但是由於政府補貼減少,無法維持經營。

    

  2018年1~10月,全球車載電池廠商出貨排行榜的前10名中,有7家中國企業。但是日本電池廠商表示,「如果沒有中國政府的支援,無法獲得這一地位」。 單從排名中難以看清中國企業的真實狀況。

   


  

  然而,補貼減少的動向並未停歇,中國各家廠商今後將直面「2020年問題」。中國政府已經提出2020年取消補貼的方針,廠商的優勝劣汰必將發生。

     

上海蔚來汽車的新車「ES8」採用寧德時代生産的電池

   

  作為消費刺激政策的一環,中國政府1月29日對於純電動汽車顯示出增加補貼的方針。但是補貼對象僅限部分車型,整體上減少補貼的方向今後不會發生改變。有觀點認為,中國電池企業今後將面臨更嚴峻的局面。

    

  據中國調查公司GGII統計,中國的車載電池企業2017年為135家,2018年減至90家。日本瑞穗銀行國際營業部的主任研究員湯進指出,估計最終能活下來的只有20家左右。

   

  寧德時代的董事長曾毓群曾給員工群發了一封以《颱風來了,豬真的會飛嗎?》為題的郵件。這裡所説的颱風指的是補貼等政府的保護政策。即便是作為車載電池巨頭的寧德時代現在也拼命擺脫依賴政府補貼的成長模式。其原因並不僅僅的補貼政策將取消。

   

  2020年後補貼政策取消,中國企業將失去政府的支援,不得不與松下、LG化學等強大外企正面交鋒。中國車載電池企業到時候能取勝嗎?2020年正在漸漸靠近。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川上尚志 廣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