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造肉在追趕美國

2019/09/25


  在中國大陸,經營以植物為原料的「人造肉」的企業正在崛起。人造肉作為漢堡和中華料理中使用的肉的替代品備受關注,人造肉新興企業相繼成立。目前已經有數十家企業展開競爭,現有的食品企業也正在加緊推進人造肉的商用化。出於對人造肉市場的期待,大型食品企業煙臺雙塔食品的股價和年初相比上漲至3倍以上。在豬肉消費量佔世界一半的中國大陸,從食物自給自足層面來看人造肉也備受關注,呈現出追趕領先的美國企業的勢頭。

  

  位於廣東省深圳市的素食餐廳「青苔行星」9月推出了人造肉漢堡,當地一位吃過這款漢堡的20多歲姑娘表示,「沒想到這麼好吃,和真肉一樣」。

   

「青苔行星」的人造肉漢堡(9月16日,香港)

   

  這款人造肉漢堡售價88元。普通漢堡連鎖店的漢堡價格在10~50元,相比之下人造肉漢堡很貴。但是上市半個月時間銷量已經超過1萬份,很受歡迎。

  

  位於香港市中心的素食餐廳「Green Common」最近也增加了使用人造肉的功能表。暢銷菜品為「新博多拉麵」。拉麵澆頭中的肉沫使用人造肉「新豬肉(Omnipork)」。從大豆、豌豆、香菇和白米中提取必要成分,做成類似肉餡狀態後再定型,遇火後會像真肉一樣有彈性,在不被告知是人造肉的情況下食用,很難和真肉區分開來。

 

「Green Common」採用人造肉澆頭的拉麵

  

  這款人造肉由新興企業Right Treat歷時2年多開發,從2018年開始面向香港的餐飲店等銷售。目前,用戶包含粵菜餐廳等已經達到1000個,日漸普及。近期還將面向中國大陸銷售。計劃進入泰國、台灣和日本等亞洲市場,2020年內把海內外的用戶增至1.5萬家店舖。

   


  

  在中國大陸,如今人造肉被用於越來越多的料理。除了漢堡外,還計劃用於小籠包、擔擔麵等各種菜餚。9月,還出現了使用人造肉餡料的月餅。這款月餅由2019年夏季剛剛成立的人造肉開發初創企業珍肉與上海的老牌點心廠商共同開發。

    

珍肉與上海老牌點心廠商共同開發的人造肉月餅

    

  在中國大陸,人造肉之所以出現普及勢頭是因為肉類消費量急劇增加。美國農業部等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每人平均年肉類(豬肉、雞肉、牛肉)消費量為74千克,在過去15年裏增加3成。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肉類進口國。

  

  中國人最喜歡吃的豬肉最近出現了大問題。受非洲豬瘟蔓延影響,供需趨緊,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生豬的價格在最近1年裏上漲至約2倍。因此人造肉被寄予厚望。

 

Right Treat的楊大偉CEO(9月16日,香港)

  

  目前,人造肉的價格是真肉的1.5倍左右。不過,Right Treat公司決定從10月中旬開始把人造肉的價格下調12%,預計今後企業將進一步降低成本,人造肉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將越來越大。美國企業也開始著手獲取中國大陸市場,大型人造肉廠商Beyond Meat與香港Green Common攜手,力爭在中國大陸擴大銷售用於製作漢堡肉餅的人造肉。

  

  股市對人造肉的期待也出現升溫。煙臺雙塔食品當前的股價上漲至年初的3倍多,中國大陸最大豬肉食品企業萬洲國際的股價也上漲了20%多。美國的情況也是一樣。拉動美國市場增長的Beyond Meat於5月在納斯達克上市,總市值已經超過1萬億日元。

    


     

  Beyond Meat和競爭對手美國Impossible Foods獲得了比爾蓋茲的出資,李嘉誠也對Impossible Foods出資。從備受著名實業家關注、解決社會性課題的層面來看,人造肉市場也具備容易吸引資金的環境。

      

     

  大型調查公司Zion Market Research的數據顯示,預計到2025年人造肉全球市場規模將達212億美元,比2018年增長8成。業內有聲音指出,從中長期來看,將與高科技領域一樣,出現中美圍繞食物供給的主導權之爭。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比奈田悠佑 廣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