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裝業在網上尋覓出路

2020/05/20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全球的擴大,中國的服裝産業正在受到訂單迅速減少的困擾。在作為最大生産地的廣東省,海外訂單的8成被取消或延期,很多工廠和批發商的經營正在惡化。服裝行業為了恢復銷售,除了擴大電商(EC)之外,在B2B(企業對企業)交易中也嘗試利用網際網路。一場改變服裝行業商業習慣的改革正在發生。

     

設備停止運轉的刺繡工廠(4月,廣東省廣州市)

    

       「(以前很忙的)白天也都沒有活兒了」,廣東省廣州市一家刺繡工廠自2月上旬的春節假期過後,就一直受到訂單減少的困擾。據説,這裡原本有10名員工早晚二班倒的工作,但現在無論早晚都幾乎是停工狀態。

   

      中國是世界最大服裝出口國。其中,廣東省是服裝産業聚集地。經營「優衣庫」等品牌的日本迅銷和瑞典Hennes & Mauritz(H&M)等的很多供應商也集中在這裡。據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透露,省內的服裝企業在春節前後獲得的海外訂單的8成因新冠病毒的全球性流行而被取消或延期。

   

      由於疫情導致的城市和商業設施的封閉及避免外出,顧客銳減。消費者能確認穿著感覺和設計的實體店的暫停營業給服裝行業帶來沉重打擊。1~2月,中國國內的零售業銷售額同比減少20.5%,而其中服裝減少約30%,形勢的嚴峻程度不言而喻。

   

      為了打開局面,中國企業開始嘗試活用網際網路。方法之一是通過「網紅」線上上直播並穿插輕鬆的聊天來介紹商品的「直播帶貨」。在化粧品等領域,直播帶貨正在浸透,而在服裝領域也出現了擴大的跡象。

     

中國聚集著眾多服裝行業相關企業(圖片為確認産品作業難度的日結臨時工)

     

      在短視頻APP「快手」上擁有超過200萬粉絲的女網紅「貝姐」2月接到受到過剩庫存困擾的廣州市多家服裝工廠邀請,舉行了「代理銷售會」。中國媒體報導稱,每次網路直播帶來的營業收入達到100萬元以上。在中國,不再自己精挑細選、而是選擇相信網紅的消費者正在增加。

  


      與此同時,大型企業也在採取行動。高端女裝企業深圳歌力思服飾3月下旬首次舉行了「雲上時裝秀」。沒有觀眾的T臺被鋪上清一色的「綠幕」,通過影像合成技術,模特兒的身後則變換著各式各樣的背景。這一視頻線上上播放。面向消費者和國內外的採購商,宣傳了新款服裝和自主品牌的理念。

   

      在B2B交易中,服裝相關企業也開始摸索利用網際網路。有望首開先河的是推介服裝等中國工業産品、有海外採購商等約20萬人參加的貿易洽談會「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簡稱廣交會)」。中國國務院已提出原定今年4月中旬舉行的廣交會延期至6月中旬,並將以網路形式舉行。騰訊控股計劃向企業提供直播帶貨等的系統,將企業與採購商聯繫起來。

               

      另外,廣州市政府在3月下旬發佈的産業發展計劃中,納入了在批發市場引入直播帶貨的方針。將打造即使遇上疫病流行等、布料和絲線等專業市場也不會陷入關閉的機制。

      

      B2B交易的線上化是改變價值鏈重點的嘗試。服飾品的採購商、企業的材料採購負責人將不再依賴自己的手和眼睛,而是通過螢幕對面的推銷員的語言了解和判斷品質。從善於觀察變為「善於傾聽」——中國服裝行業開始挑戰的正是這種商業習慣的改革。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比奈田悠佑 廣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