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汽車技術中心主任:加大核心技術攻關力度
2021/04/08
在汽車産業晶片不足的現狀以及電動化、智慧化等的潮流下,中國車企如何規劃未來的發展方向?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對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企業家代表、東風汽車技術中心主任談民強進行了書面採訪。
![]() |
談民強 |
記者:請談一談東風汽車的十四五規劃、十四五的投資額與十三五相比的增長幅度以及2035年的目標。
談民強:十四五期間,東風公司堅持以創新驅動、高品質發展為目標,進一步加大投入,推動産業優化升級,固定資産投資七百多億元,投資重點聚焦主業、核心業務。從産業鏈角度來看,聚焦商品領域,投資佔比將從25%提升至50%,從事業方向來看,投資將持續進入五化領域、由單一電動化向五化均衡發展,五化投資佔比將從15%提升至25%。
東風公司將以「決勝卓越東風,開啟世界一流新征程」為目標,以自主、改革、協同、創新為發展主題,秉持「品質、智慧、和悅」的品牌價值理念,致力於成為為用戶提供全方位優質汽車産品和服務的卓越企業。公司將全面實施「五化」轉型升級,加快推動高品質發展。持續打造商用車領先新優勢,致力於成為卓越的物流運輸解決方案提供商,躋身國際一流商用車企業行列,成為高品質發展的TOP1商用車企業。構建有市場影響力、可持續發展的自主乘用車事業,自主掌控核心技術和資源,打造商品長板,推進品牌向上。重點打造整車模組化平臺架構,加快推動電子架構及車用軟體、自動駕駛、智慧網聯汽車和氫燃料電池項目開發。加快發展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嵐圖」,將「嵐圖」打造成為高端新能源乘用車領先者。
記者:中美貿易摩擦對東風汽車産生哪些影響?比如零部件産業鏈的供應和銷售網路的佈局。
談民強:東風公司將多措並舉,積極應對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影響:一是生産供應鏈體系方面,對現有採購體系進行梳理、識別並評估風險,對可能發生採購進口影響尋求解決方案,如提前備貨;加快採購進口零部件替代進程;加快不可替代進口零部件的替代研究,最大程度降低風險及影響。二是多方開拓發展國際化業務。以歐洲市場為突破點,逐步推進在歐盟市場的戰略佈局。持續強化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業務拓展,通過構建區域行銷模式,推進區域化運營,加大産品投放力度,強化網路建設與行銷支援,逐步實現由貿易型行銷向戰略型行銷轉變,不斷提高公司的全球化運營水準和能力。三是,加強自主研發,開闢多元化合作渠道,加強與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的聯合科技攻關,突破關鍵技術和弱項。
東風公司作為中央企業,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自主汽車企業提出的「五個一定」的總體要求,積極履行央企的責任與擔當,通過加速自主核心技術突破,實現有品質、高品質的發展。
未來東風將繼續秉承「五化+N」技術戰略,在科技創新方面形成頭雁效應,一方面為行業的發展注入一針強心劑,讓世界看到中國汽車市場發展的蓬勃生機;另一方面也將拉動上下游行業共同扛鼎「卓越東風」建設的偉大事業,不忘初心,勇攀高峰,書寫中國汽車行業的嶄新篇章,以優異的成績向建黨100週年獻禮。
記者:您如何預測今年的中國汽車市場以及2025年、2035年中國汽車市場的新車銷售規模?
談民強: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汽車行業發展中的不確定因素依然存在,中國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頑強拼搏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國內市場復甦帶來給汽車行業帶來市場機遇,中國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穩定回升,我國經濟增長的內需潛力將不斷被釋放,汽車消費需求將加快恢復。今年國內汽車市場有望迎來平穩增長,預計2021年中國汽車市場實現銷量2583萬輛,同比增長2.1%。
面向2025年及2035年的長遠發展總體來看,在智慧城市發展佈局下,伴隨汽車技術升級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斷提高,智慧交通、智慧製造、智慧物流、智慧出行服務等會進一步發展,汽車行業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整體汽車市場將保持穩步提升態勢,行業普遍預測到2025年恢復至2017年的歷史高點,預測新車銷售規模在2800萬輛以上。
記者:十四五期間,東風汽車集團的新能源汽車和搭載自動駕駛技術的智慧汽車將達到多大比例?
談民強:東風公司堅定貫徹國家新能源和智慧網聯汽車相關頂層戰略,預計十四五末新能源車型銷量佔集團20%以上,自動駕駛功能的車型配置滲透了預計佔比50%以上。
記者:晶片不足對東風汽車集團有什麼影響?
談民強:客觀來看,造成晶片短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隨著5G技術發展,消費電子領域對半導體的需求快速增加;另一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影響以及部分地區極端天氣的影響,部分晶片供應鏈上游短時關閉工廠停供,造成供應緊張;同時,我國汽車市場快速復甦和智慧網聯汽車加快普及,使得汽車晶片需求量增大。在上述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出現晶片短缺。雖然這是市場供應的短期失衡與波動,但是通過這一問題的應對,使我們能夠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産業鏈自主安全可控」和「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意義。
汽車晶片是汽車的大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來,東風公司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系統梳理了公司發展中存在的「卡脖子」領域,加大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力度。在2018年就與中國中車開始自主研發生産車規級的IGBT晶片,並在2019年合資成立了智新半導體有限公司,目前已正式量産,一期産能為30萬套,後期産能將持續加大這一佈局。
記者:東風汽車未來5年的研發費用與五年前相比會增長多少?東風汽車要成為世界一流的汽車企業,還需要在哪些方面進行努力?
談民強:十四五期間,東風公司研發費用總投入近900億元,聚焦「五化」戰略發展方向,研發費用佔比21%,加大電動化領域未來科技活動投入,主要用於新能源汽車開發、三電核心動力總成關鍵技術研究及開發,佈局一批前瞻性、戰略性、基礎性研究科技投入,費用佔比25%。
東風公司始終把創新驅動作為公司發展的根本動力,堅持「改進一代、開發一代、預研一代」。以市場為導向,打造有競爭力可持續發展的産品和技術,公司將集中優勢資源及力量協同攻克技術難題,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推動産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推進産業基礎高級化、産業鏈現代化,為建設好汽車強國做出貢獻。
圍繞「綠能」「智慧」2大核心戰略,協調發展電動化、智慧化、網聯化、共用化等重點技術領域,力爭用2-3年時間,在薄弱環節實現一批重大突破。關鍵是推動科技創新和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推進激發科技力量的研發體系、人才隊伍、激勵機制等改革舉措,加強對科技創新的統籌和推進力度,促進新技術預研和補齊核心能力弱項相結合,進一步加大核心關鍵技術攻關力度,保障産業鏈安全。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大的突破,搶佔技術發展制高點。
東風公司聚焦民族汽車産業發展,落實自主事業戰略升級,公司從頂層設計上對旗下自主品牌的發展定位進一步明確,建立各個自主乘用車品牌的差異化發展路線,從品牌標識識別、用戶人群定位等方面進行差異化區分,滿足汽車消費市場逐漸細分的發展趨勢。持續打造自主品牌硬核實力。持續打造DSMA平臺和S架構,平臺技術、動力總成和「三電」核心技術。以技術實力及産品競爭力為基礎,發佈品牌戰略,推動品牌向上。
記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多部田俊輔 北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