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用鴻蒙打手機翻身仗,與第三方合作成關鍵

2021/06/04


      中國最大通信設備企業華為技術將開始構建自主開發的作業系統(OS)陣營。6月2日開始支援智慧手機,到2021年底,力爭包括其他企業的産品在內,在3億部手機上搭載。在受到美國政府制裁、智慧手機供貨銳減的背景下,華為尋求通過軟體盈利。不過OS市場由美國企業壟斷,實現盈利的道路也存在不確定性。

   

華為舉辦線上發佈會(6月2日)

  

      6月2日,「我們希望與更多合作夥伴、開發者共同繁榮鴻蒙生態」,華為首席執行官(CEO)余承東(Richard Yu)線上上發佈會上呼籲。他宣佈自當日起,「鴻蒙(英語名:Harmony)」將首次支援的部分手機機型,首先在約100種産品上使用。

 

      作為物聯網(IoT)用OS,華為一直在開發鴻蒙,在自主智慧手錶和電視等之上搭載。並未透露現階段搭載鴻蒙的設備數量,但目標是以支援智慧手機為契機,到2021年底在超過2億部自主設備上搭載。

 

      華為此前出貨目前仍能使用的智慧手機達到約7億部。有中國媒體報道,其中9成可升級為鴻蒙系統。此外,力爭在1億台其他品牌的家電等設備上搭載。在華為加快擴大鴻蒙利用的背後,存在美國政府出口管制的影響。

   

      由於美國政府2019年5月出台的出口管制措施,華為手機使用安卓系統的相關功能受到限制。安卓由美國谷歌以開源方式免費提供,處於管制對象之外。但新款智慧手機生無法搭載谷歌的應用商店服務「Google Play」,華為被迫自己構建應用程式等的生態系統。

 

      打擊還波及到智慧手機的供貨方面。美國政府2020年9月進一步加強對華為的出口管制,原則上禁止了半導體供給。華為難以採購高性能零部件,不可避免地縮小了生産規模。為了避免制裁的影響,2020年11月出售了低價手機品牌「HONOR(榮耀)」。

 

      調查公司Canalys的統計顯示,1~3月華為的智慧手機全球供貨量同比減少6成,降至1860萬部,市佔率排在第7位。2019年的全球供貨量曾達到2.4億部,直逼南韓三星電子,排在第2位,但如今已沒有了之前的勢頭。「雖然沒有完全放棄手機,但不得不將業務擴大至手機銷售以外」,華為相關人士表示。

 

 

      為此,華為將以鴻蒙為核心,轉向通過軟體盈利的方向。華為與安卓一樣免費公開鴻蒙的技術,不會通過鴻蒙本身盈利。將充實以鴻蒙為基礎的應用商店服務等,以向外部企業收取手續費等形式,形成新的盈利來源。


 

      例如其他智慧手機企業等如果與鴻蒙配套採用應用商店服務,華為可收取授權費。如果應用商店服務的利用擴大,向各應用運營商根據銷售額收取的手續費也將隨之增加。中國媒體報導稱,華為根據先行案例的分析,認為需要讓鴻蒙系統在3億部智慧設備上搭載,相當於市佔率的16%。

 

      不過門檻很高。在作業系統市場,美國企業掌握著壓倒性份額。在智慧手機領域,谷歌和蘋果2家掌握近100%的份額,在個人電腦領域,微軟的「Windows」份額超過7成。如果支援的設備數量少於競爭對手,對於應用開發者和外部企業來説,作業系統的利用價值則較低。華為要借助以鴻蒙為基礎的服務盈利,3億台設備是不夠的,需要進一步增加支援的設備。

 

      為此,如何與更多外部企業展開合作成為關鍵。華為已與超過1000家的設備企業展開合作,但主要還是中國的家電企業。在小米等中國智慧手機製造商中,現階段還沒有決定採用鴻蒙的企業。有分析認為,中國智慧手機企業均採用安卓系統,立即改用鴻蒙的優點較少。

 

      華為以鴻蒙為核心盈利的途徑仍不清晰。國泰君安證券指出,「鴻蒙系統目前對第三方手機廠商的渠道佣金分成模式和廣告態度尚不明確,也成為一個阻力」。美國政府出台管制措施至今已有約2年。華為一直在堅持,但經營受到的打擊逐步擴大,在此背景下,需要採取推動鴻蒙普及的進一步具體政策。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廣州 川上尚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