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13類高科技産品全球份額增加

2022/11/23


      中國企業在全球高科技領域的存在感進一步加強。日本經濟新聞社匯總了2021年主要産品和服務的全球市佔率調查,中國企業在純電動汽車(EV)和電池的先進材料等13品類高科技産品中的市佔率增加。供應鏈對中國的依賴性再次凸顯。

   

      日本經濟新聞社對全球經濟活動中重要的56個品類的最終産品、服務、核心零部件和材料實施了「主要産品和服務市佔率調查」,並調查了各品類市佔率排在前五的企業。在純電動車(EV)和智慧手機等最終産品、零部件等28品類主要高科技産品中,中國企業擴大市佔率的品類達到13個,份額減少的為6個。其餘9個品類前五名中沒有中國企業。

  

  

       美國和中國圍繞經濟安保尖銳對立,拜登政府嚴格限制對中國的先進半導體出口。美國正在向日本施壓,要求追隨對中國的限制。為應對臺海突發事件等,日美要對供應鏈進行重新評估,但調查結果顯示中國企業的市佔率很高。

 

      最突出的是EV的相關領域。車載電池世界市佔率第一的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CATL)的份額為38.6%,比2020年上升了12個百分點以上。加上比亞迪(BYD),中國企業在車載電池的市佔率為46%。

 

     比亞迪在EV領域也上升到第四位,超過了雷諾-日産-三菱的日法聯盟。比亞迪利用關鍵零部件車載電池的內部生産方面的優勢,控制了EV的價格。在2022年1月至6月期間,比亞迪的EV銷量僅次於特斯拉,位居第二。

   

比亞迪在日本的新車發佈會

 

      在電池關鍵零部件的隔離正極和負極的隔離層(絕緣膜)領域,上海恩捷新材料科技在政府補貼下投資增産,擴大了市佔率,份額已經上升到28.7%,超過了第二名旭化成的10.7%。在市場迅速擴大的EV的供應鏈上,中國企業正從上游到下游加強存在感。

 


   

      在過去日韓企業曾激烈競爭的液晶面板領域,大、中、小尺寸份額首位的京東方科技集團(BOE)等中國企業正在增加市佔率。京東方的OLED面板也被蘋果iPhone手機採用,追趕在市場開拓處於領先地位的南韓三星電子。

 

      另一方面,儘管華為保持了移動基地台市佔率首位,但由於美國的制裁,份額從38%下降到34%。

 

      在全體調查的56個品類種中,中國企業進入了市佔率前五的有32個,其中21個的市佔率增加,11個品類的份額減少。因疫情防疫,中國經濟復甦遲于歐美,國內需求低迷,工程機械和中重型卡車的市佔率下降。

 

       美國企業在18個品類的市佔率處於世界首位,數量最多,其次是中國的15個。日本仍為7個。索尼集團在CMOS圖像感測器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住友化學集團在液晶面板組件的偏光板方面處於領先地位。

 

      KPMG FAS合夥人稻垣雅久認為在中美對立激化的基礎上,「全球性企業正通過將供應鏈劃分為‘中國’和‘非中國’等來應對」。日本的大金工業正在建立在沒有中國製造的零部件的情況下也能生産空調的體系。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