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外匯儲備回升看到的
2016/04/08
![]() |
中國目前的外匯儲備比2014年6月最高峰時的近4萬億美元減少了約2成。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參照標準,中國的外匯儲備應保持在約2.8萬億美元的水準上。市場上擔心如果持續大規模下降,不知道哪一天就會降到這一水準。
隨著3月底中國外匯儲備轉為增加,看起來暫時避免了外匯儲備銳減加劇市場不安、進一步加大人民幣下行壓力的惡性循環。但中國經濟仍在持續減速,外匯儲備轉為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美國的金融政策動向。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在3月15~16日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上放棄加息,顯示出年內減少加息次數的姿態。3月份美元對人民幣的跌幅在1%以上,中國央行進行買入人民幣的市場干預必要性下降。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3月上旬的記者會上表示(人民幣匯率)已經恢復正常,暗示將減少市場干預的頻度。
不僅僅是對人民幣,3月份美元針對歐元和日元也出現下跌。中國所持外匯儲備中的歐元資産和日元資産換算成美元均出現增長,這也推高了中國的外匯儲備。
中國人民銀行此次還首度公佈了以特別提款權(SDR)計價的外匯儲備規模。從這一數字來看,3月底的外匯儲備則是比2月底下降。由於SDR還反映了歐元和日元等美元以外貨幣的動向,因此剔除因美元貶值而導致歐元資産與日元資産「虛增」這一特殊因素後,下降趨勢可以説並未改變。
中國政府也認識到對經濟前景的不安和隨之帶來的人民幣貶值才是外匯儲備下降的真正根源。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在3月底發佈的國際收支報告中表示經濟運作步入「新常態」,在國內經濟發展動能轉換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經濟增速放緩等問題,可能會被市場持續關注,推動境內主體對外資産負債結構的繼續調整。
由於資本流出而繼續構成人民幣貶值壓力,今後也很有可能繼續成為國際金融市場的不安因素。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原田逸策 北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