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過剩債務或致經濟長期停滯
2016/07/07
關於有可能導致經濟下行的風險因素的提問,受訪的經濟學家中列舉「製造業的供給過剩問題」的人最多,而指出「企業債務」的人數也排在第2位。瑞銀集團(UBS)的汪濤分析稱,在房地産和建築等生産效率低下的領域和面臨過剩産能的部門,債務將膨脹,正在導致資源的浪費和潛在不良債權的增加。
中國的企業債務在雷曼危機後迅速擴大,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統計,企業債務與國內生産總值(GDP)之比達到145%的高水準。
中國領導層提出淘汰「僵屍企業」,但三菱東京UFJ銀行的楊志指出,在明年黨領導層換屆之前,官員迴避風險有可能導致政策的停滯。類似很多觀點認為,很難期待結構改革的迅速推進。
不過,認為過剩債務問題將直接導致金融系統危機的觀點仍佔少數。中國銀行(香港)的蔡永雄認為,中國財政赤字水準較低,對外債務也有限。強調政府有能力控制風險。而凱基證券的陳浩也指出,政府為避免金融危機,或將緩慢推進削減製造業過剩産能。
另一方面,新加坡銀行的理查德·傑拉姆(Richard Jerram)表示,即使金融危機得以避免,也將付出資源分配經常性失敗和經濟減速的代價。類似很多觀點也認為推遲問題的解決將招致長期經濟低迷。
德意志資産與財富管理公司的肖恩·泰勒(Sean Taylor)預測稱,如果繼續向生産效率低下的項目分配資本,凈資産收益率(ROE)將持續惡化。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粟井康夫 香港 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