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銀行業績復甦 下半年或迎風險
2018/09/03
中國的大型銀行業績表現堅挺。四大國有銀行2018年上半年(1~6月)的凈利潤同比增長5.7%,不良債權比率也有所下降。下半年為防範中美貿易戰導致經濟減速,計劃加大對基礎設施和中小企業的信貸投放。不過向盈利能力較弱的企業貸款也可能成為不良債權的溫床。
![]() |
中國的大型銀行計劃加大對基礎設施的信貸投放(建設中的港珠澳大橋,reuters) |
中國國有銀行最近幾年陷入低增長,不過目前呈現明顯復甦勢頭。利差的改善和手續費收入的增加構成東風,四大銀行的合計凈利潤達5321億元。6月底的平均不良債權比率為1.52%,較2017年12月底相比下降了0.06個百分點。
中國最大銀行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易會滿在電話會議上表示,面向個人的新增信貸表現堅挺,資産品質持續向好。中國當局的壓縮過剩債務舉措(去槓桿)通過融資成本上漲等形式對中小金融機構構成打擊。不過,擁有充足存款的四大銀行的利差則紛紛出現改善。
中國當局強化對不經由銀行進行融資的「影子銀行」以及通過網際網路進行個人資金融通的「P2P金融」的監管,結果使得資金需求流向大銀行。
不過,下半年仍面臨著風險。這是因為中美貿易戰日趨激化,中國政府已開始將經濟運營的重心放在支撐國內經濟上。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銀保監會)8月敦促銀行加大對出口企業的信貸投放力度。銀行方面為了方便對地方債投資,計劃調整自有資本比率的計算方法。
鑒於政府方針,四大銀行在財報會上表明計劃加大信貸投放。中國建設銀行行長王祖繼表示,將儘量加大信貸投資,支援重點基礎設施建設和小微企業發展。中國銀行也計劃支援中國政府主導的「雄安新區」的建設和「一帶一路」倡議相關基礎設施計劃。
![]() |
以去槓桿為首的結構改革的目的是收緊對不盈利項目和競爭力較弱的企業的貸款,從長遠來看提高經濟和金融的穩定性。各銀行也紛紛表示,將持續推進資産的健全化(中國農業銀行副行長郭寧寧),不過如果放寬貸款政策,未來不良債權可能增加。
中國的四大銀行的總資産在最近10年裏增至3倍。雖然貸款持續增長,不良債權比率有所下降,但實際的不良債權額居高不下。有觀點認為,將不良債權出售給國有的資産管理公司,使其從資産負債表中剝離的不良債權處理方法讓國家繼續背負著風險。
據銀保監會統計,6月底包括中小銀行在內的中國商業銀行的不良債權比率為1.86%,較3月底上升了0.12個百分點。公司債的債務違約也出現增加,銀行的風險管理將進一步經受考驗。
此外還出現了警惕貿易戰的聲音。工商銀行董事長易會滿表示,貿易摩擦對世界、中國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不確定因素。農業銀行行長趙歡也表示,對中國未來經濟發展非常有信心,但是對貿易摩擦的影響還需要持續地觀察。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香港 木原雄士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