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短期公司債暫避違約風險
2014/07/24
![]() |
市場大部分觀點認為,為了避免對地區經濟造成消極影響等,地方政府以支付應付款等形式提供了資金援助(上海耀之資産管理中心市場部總監王鳴)。
華通路橋集團是一家從事建築工程、房地産和煤炭開採的公司,2013財年(截至2013年12月)的合併銷售額為35億元。作為山西省政協委員和該公司最大股東,董事長王國瑞因涉嫌違法而被撤銷了政協委員資格,同時被相關部門逮捕,該公司16日宣佈「有可能無法償還債務」。
在中國,民營光伏電池板企業上海超日太陽能科技於3月未能支付公司債利息,在中國公司債市場成立以來,首次出現了公司債債務違約的情況。以此為開端,市場對民營企業支付能力的擔憂浮出水面。這導致企業的融資環境惡化,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因此,中國政府不得不採取了下調部分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等應對舉措。
在中國,在經濟增長率下降和房地産行情惡化的背景下,面臨債務違約危機的金融産品正在增加。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3月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記者發佈會上表示,金融産品違約個別情況難以避免,顯示出在一定程度上容忍債務違約、力爭建立市場規範的姿態。
不過,債務違約的頻發有可能導致市場混亂,進而使增長率大幅下降。對於中國政府來説,如何在面對相繼發生的債務違約問題時兼顧穩定增長和建立市場規範已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
(土居倫之 上海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