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演「救市」大戲
2015/07/06
21家證券企業採取行動支撐股價強烈反映出中國政府的意向,希望新一週的市場無論如何都要遏制股價下跌。在最近3周裏,上證綜合指數下跌了約30%。認為經濟不僅將進一步冷卻,而且動搖有可能擴大至社會整體的危機感推動政府採取了不顧一切的全面舉措。
![]() |
該委員會4日還召開了由各證券公司提出救市對策的緊急會議。在個人投資者經常利用的網際網路新聞網站上,充斥著「中央政府救市」等消息。
進入6月以來創出約7年零5個月新高的上證綜合指數隨後急轉直下,在截至7月3日的3周內下跌了約30%。在這一期間,3個星期五均出現超過5%的暴跌。6月27日星期六,中國人民銀行(央行)宣佈自去年秋季以來第4次進行降息,但股價下落仍未止住腳步。
另一方面,希臘將於7月5日舉行全民公投,就財政重建舉措問政於民,根據其結果,希臘有可能退出歐元圈,由此而來的混亂有可能拖累世界經濟。此外,很多觀點認為,中國政府將於15日發佈的今年4~6月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率將低於作為今年政府目標的7%。為了遏制不安心理的擴大,穩定市場成為當務之急。
在這種背景下,中國政府採取了救市的全面舉措。除了要求證券公司向ETF投入1200億元以上資金之外,還敦促投資基金行業對股票市場進行集中投資。在採取向市場注入鉅額資金的「PKO(救市舉措)」的同時,將限制新股發行,尋求迅速改變市場供求關係。
僅僅依靠貨幣寬鬆等經濟刺激舉措,難以迅速改變處於焦慮狀態的投資者心理,因此將通過更加立竿見影的向市場注入資金來扭轉局面。中國政府的危機感很強烈,中國市場相關人士有聲音表示期待稱,「至少從短期來看,市場或將恢復平穩」。
當然,在過去1年裏推升股價漲至2.5倍的是期待經濟刺激對策的個人投資者。在企業業績和實體經濟低迷的情況下,股價出現了上漲,因此政府主導的「救市舉措」能在多大程度上發揮效果仍充滿未知數。
在中國股票市場,外國投資者的進入受到限制,因此股價下跌的影響很難直接傳導至海外。不過,國內個人消費的冷卻和企業融資難出現加劇,進而進一步拖累世界經濟的風險也存在。
股票投資遭遇失敗的投資者發生自殺等消息在流傳,社會動揺蘊含著轉化為對政府不滿的可能性。在網際網路上,出現了「即使下周股價上漲,我的頭髮已經全白」等個人投資者的怨恨之聲。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大越匡洋 北京 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