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聊聊日本禮儀的經濟學

2019/09/05


  村山宏 為日經中文網撰稿:「日本人表面上很有禮貌,但內心醜陋,令人厭惡,不能被紳士的假面欺騙而相信他們」,在中國多次聽到這種對日本的評價。日本人被批評為偽善的民族、性格表裏不一令人討厭。關於日本人的內心與其他民族相比如何醜陋,這難以通過具體測量和統計加以比較,但表面和善的日本人確實很多,作為事實筆者也承認。不過難以斷言這就是缺點。下面我打算從經濟層面思考一下禮儀的效用。

        

  日本仍保留著從中國人角度來看感覺沒用的禮儀禮節。零售業和服務業的店員從早到晩在一天中多次鞠躬,日式旅館和飯館的女員工跪在地板上接待客人。與其拘泥於這種形式上的禮儀相比,不如更快地完成顧客接待,將時間用於其他工作,經濟效率也會明顯提高。客人應該也希望立即辦完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過度的禮儀正在導致社會整體的高Cost(成本=費用加時間)。

      

日本山梨縣立高中生學習商務禮儀

         

  此外,過度的禮儀禮節也將成為員工的心理負擔。面對不喜歡的顧客也要做出假笑,巴結討好。可以説討好對方的行動是在精神上令人非常疲憊的行為。偽善也在造成看不見的心理Cost。但是也不能因此取消。如果被其他日本人認為不禮貌,自己的評價將下降。在勉強堅持偽善的禮儀禮節過程中,在日本人的心中,舒暢消失,壓力不斷累積。

            

 專欄-日本人小聲説

 

    日本文化:越是單純,越是難 

 

    不要過多辯解

 

   這是謠言(7)日本為提高體育水準鼓勵跨國婚姻

 

   足球列入高考能讓中國隊變強?

 

   這是謠言(6)日本水果太貴吃不起

 

   日本還會再次發動戰爭嗎?

 

   這是謠言(5)日本是自殺大國    

 

 經濟愛國主義的邊界 

  

   更多》》》

  如果重視禮儀,敬語變得發達,也是一件麻煩事。日語不僅有尊稱,還有很多禮貌語、尊敬語和謙讓語等複雜的敬語表現,即使是日本人,記住這些表達方法也非常費力。而且必須配合具體情況改變用法。一句話、二句話就能説清楚的會話和文章如果使用敬語,將明顯變得很長。即使是中文,台灣也保留著舊有的敬語,有時收到台灣人的信,隨處可見敬語。我不由得發出嘆息,感到「寫信可能會花很長時間吧」。

            

  敬語和拐彎抹角的表現也具有容易導致誤解的缺點。而且,為了注重禮儀,有時還要送禮品花費金錢。從合理性上考慮,這是沒有用的麻煩習慣。中國大陸在解放前也有過過度的禮儀禮節和麻煩的敬語。人們必須尊敬屬於統治者的貴族、官員和地主。禮儀禮節和敬語作為使身分和階級固定下來的工具,被統治者強制接受。新中國廢除此前支撐封建階級制度的禮儀作法和敬語表現,一直試圖建立任何人都能平等交往的社會。

            

  努力的結果是如今中國成為了不受禮儀禮節和敬語束縛的社會。平民百姓尤其是地方出身者中,很多人性格直爽,説話直接。雖然有時候不夠顧及他人的感受,不過發現有困難的人時無論是誰都願意幫一把。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作為人應當遵守的道義。可以説只要講道義,則不必在意形式上的禮儀禮節。日本人被形式上的禮儀、道德和規則束縛,浪費了時間,甚至因為偽善導致壓力積壓而患上心理疾病。

              

  但是真的可以大聲稱讚説中國拋棄了封建禮儀,構建了合理的社會嗎?我曾在中國的車站、地鐵和高鐵上多次目睹爭吵和打架的情況。引發爭執的原因多是些瑣碎的小事,比如踩了對方的腳和插隊等。如果能説一些尊重對方的話,則應該可以避免尖銳對立。中國廢除了舊社會的虛禮,追求合理的人際關係,但是同時似乎也丟失了人際關係的潤滑油。


          

  可以説對立頻發的社會才是浪費時間的社會。即使是偽善,相互表現紳士能夠緩和尖銳對立。禮儀禮節和敬意是避免糾紛、緩和對立的道具。在中國,禮儀特別被強調的是春秋戰國時代。在當時,君主之間的戰爭自不必説,大臣背叛君主通敵的情況也頻繁發生。也可以説是一個相互之間不講信用的時代。在這樣的社會,要想獲得信用,必須注重禮儀。

           

  經濟從短期來看和從長遠來看有時會得出不同的結果。從短期來看,偽善的禮儀禮節不過是浪費時間,但是從長遠來看,則承擔著緩和社會對立、防止時間和資金浪費的作用。換句話説,可以説偽善的行為是保持社會安定的成本。如果能夠通過禮儀和措辭來防止對立則沒有比這更好的方式了。如果為了些瑣碎的小事爭執並發展成暴力糾紛,最後將訴諸法庭。律師等訴訟費用十分高昂。

        

  另外,要看清一個人的內心需要很長時間,也就是需要成本。不少夫妻因婚後發現伴侶內心的醜陋離婚,但戀愛時卻未能發現。經過長久的婚姻生活後才看清伴侶的內心深處。出差、購物或者旅行,短短幾分鐘、幾小時的接觸無法了解店員或服務人員的內心。對於短時間接觸的人來説,即使是偽善的,內心醜陋與否並不十分重要,只要表面文明有禮,則能夠避免對立。

           

  日本是想用禮儀禮節等偽善行為作為成本支出,避免表面的對立,建立和諧社會。不過,並非所有的日本人都能夠完全付清偽善的成本。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那樣,偽善的行動存在著精神負擔大的缺點。為了分散壓力而買醉、暴露醜態的日本人不在少數。筆者也一直以好人的形象示人,寫一些善意的文章,也積攢了不小的壓力。

          

  筆者想去無人的山裏爬山,放鬆一下,於是來到東京近郊的山裏。滿眼的青山和綠樹,原以為大自然能夠洗滌內心的不快,但卻未能如願。因為我與很多的登山客擦肩而過。不認識的人一個接一個微笑著和我打招呼,我也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回應「你好」……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村山宏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