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列入高考能讓中國隊變強?
2019/06/26
村山宏為日經中文網撰稿:中國男足已經很久無緣世界盃決賽圈。如何才能讓中國足球變強?在網際網路上經常出現「如果在高考中加入足球考試一定會變強」這種玩笑。想説的意思是,如果考試科目中有足球,考生將不得不從幼年起進行足球訓練,家長和老師也勢必積極推動孩子球技的提高。網民這麼説也許是想諷刺只重視學習的學校教育,但筆者認為「這不失為一個好主意,值得嘗試」。
![]() |
參加足球訓練的中國少年(reuters,資料) |
日本男足在世界上也算不上很強,但在南非世界盃(2010年)和俄羅斯世界盃(2018年)上勉強闖進了16強。日本代表隊的主教練當時分別是岡田武史和西野朗這2個日本人。2人有共同的經歷,都出身於早稻田大學足球隊。岡田畢業於天王寺高中,西野是浦和西高中。兩所高中均是名校,有很多學生考入知名大學。岡田和西野都自高中時代起作為一流足球運動員大顯身手,並進入了早稻田的政治經濟系和教育係。
岡田第一次沒考上早稻田,在之後的一年裏他專心學習,第二年才如願被錄取。當時進入早稻田政經係的難度被認為高於東京大學文學系,並非足球少年能夠輕而易舉考上的學校。岡田和西野都活躍在早稻田的足球隊,為入選日本國家隊奮鬥。2人也都在退役後作為教練嶄露頭角,率領被視為弱小的日本隊意外地闖入世界盃16強。岡田和西野自球員時代起,就被評價為冷靜沉著、頭腦靈活。
![]() |
日本前國家隊主教練岡田武史(中間)曾在中國杭州綠城足球俱樂部執教(資料) |
還有一位為日本足球的迅速崛起創造契機的人物。他就是推動2002年日韓世界盃取得成功的岡野俊一郎(2017年去世)。他憑藉擔任日本國家隊主教練等豐富的經驗而博得信賴,成為了第9任日本足球協會會長(1998年至2002年)。岡野入學東京大學理科二類(畢業時為文學系心理學科)。他在東大學習期間作為足球運動員活躍於賽場,還入選了日本國家隊。退役後作為教練帶領日本隊在東京奧運會闖入8強,在墨西哥奧運會獲得銅牌(第3名),打造了日本足球第一個黃金時代。
在中國,或許很難想像北大或清華的學生能成為體育領域的中國國家隊隊員或職業運動員。但在日本,從東京大學、京都大學、同志社大學、慶應大學和早稻田等名牌大學走出的運動員不在少數。日本最受歡迎的運動棒球,2018年進入職業聯賽球隊「日本火腿鬥士隊(Nippon-ham Fighters)」的宮臺康平受到關注。他畢業於東京大學法學系,這是在日本各大學的文科專業中被認為最難考的一個。一般來説,畢業後完全可以成為高級官僚和政治家,但宮臺選擇了職業棒球選手的道路。他將法律專業書籍帶到職業棒球集訓地一事還一度成為話題。
此外,也有在成為職業運動員之後接受大學教育的人。日本國家足球隊前隊員、隸屬於英超聯賽南安普敦足球俱樂部的吉田麻也就是其中之一。吉田能説一口流利的英語,可見頭腦之聰明。但他在高中畢業後立即成為職業足球運動員,並未進入大學。在英國作為職業足球運動員活躍的同時,他接受了早稻田大學人類科學系的函授教育。這是通過網路學習的一項機制,相對容易入學。但是,需要提交的課題很多,大部分人都會中途而廢。吉田2007年入學,2019年3月成功畢業。真是了不起的執著與堅持。
在中國和日本,運動員的培養方式不同。中國是在幼年的較早階段選拔有天賦的孩子進入體育學校,然後實施精英教育。但在日本,初中和高中的俱樂部是運動員的培養場所。體育被視為教育的一環,大多數學生在俱樂部從事某種運動。初中和高中被認為優秀的人進入大學(未必是體育大學)後,在大學接受更進一步的訓練。其中達到特別優秀水準的人將走上專業運動員生涯。
![]() |
在體育訓練中心接受訓練的中國孩子(reuters,資料) |
在日本社會,或許是受到江戶時代發達的武士道的影響,「文武兩道」受到尊崇。武士對儒學的修養和劍術本領的要求都很高,武士家的孩子必須學習漢文和練習劍術。偏重「文」或「武」的少年會被周圍的人看不起。明治維新後,日本設立了初中、高中和大學,但新成立的學校也繼承了傳統。越是知名的學校,越積極推動體育,水準也非常高。以前,早稻田大學的教育係體育學專業,在入學考試中實打實地要進行體能測試。
注重文武雙全不只是日本才有的傳統。出過多位領導人的英國私立中學(貴族學校)會安排學生進行英式橄欖球比賽的實踐。這是因為領導者需要具備統領團隊的能力和預見未來的戰略眼光,像橄欖球這樣複雜且對體力有要求的運動很適合鍛鍊這樣的能力和頭腦。因此,英國有很多擅長橄欖球的政治家。在美國,多位總統曾是美式橄欖球運動員。艾森豪威爾、甘迺迪、尼克森和福特都曾當過美式橄欖球運動員。
美國的大學成為美式橄欖球、棒球和籃球這三大熱門運動項目選手的培養基地。很多在大學體育活動中表現優異的學生被職業俱樂部的選拔人員看中,從而成為職業選手。因此,在很多情況下,大學的入學判定不僅要看學習成績,還要看高中時代的體育成績。在中國,體育學校是培養運動員的地方,不存在日美這樣主要由普通大學培養體育運動員的傳統和機制。日美的做法也已進入了值得中國參考的時代。
|
||
如今,體育競技迎來了科技的時代。橄欖球、棒球還有足球比賽都有視頻記錄,數據也得到細緻的分析。對方選手和團隊的特點、戰略,通過科學分析變得一目了然。專業運動員基於數據分析結果制定對策、應對比賽已成為常識。雖然數據分析工作由專家完成,不過運動員也需要具備理解分析結果的能力。因此應具備概率論、統計學、物理學和圖像分析的初步知識。在大學學習了基礎學問的選手應對科技時代體育競技的能力會更為出色。
此外,大學的學習還能給體育運動員帶來更多的人生選項。在大學培養了科學的思考能力和戰略眼光,引退後可以成為主教練或訓練指導等指導者。體育也是商業,在大學學習了經濟學或經營學,或許還可以成為體育事業的經營者。前日本國足主教練岡田武史作為足球隊的經營者也廣為人知。另外,不要忘了大多運動員都無法取得成功這一殘酷現實。即使在體育上失敗,如果在大學期間學習了其他知識,還可以選擇其他職業道路。
大學方面也需要運動員的存在。尤其是醫學系。要保持身體健康做什麼運動比較合適?受傷或生病後的康復訓練該如何展開?為應對和解答這些問題,不少日本大學的醫學系都同有關體育的各係合作,開展人體研究。順天堂大學擁有醫療水準被評價為日本第一的附屬醫院,設有體育健康科學系,在體育和醫學的共同研究方面很有名。順天堂大學培養出多位田徑、體操等項目的奧運選手。
中國在保持體校培養運動員體制的同時,不如也嘗試一下其他培養方法。例如,嘗試在知名大學和醫科大學開設體育係、足球係。除了學校外,還可以嘗試通過民間的體育俱樂部來培養運動員等方式。日本的游泳運動員很多來自民間的游泳俱樂部。在歐洲和日本,職業足球隊的下屬教育機構負責培養運動員。總而言之多樣性十分重要。各式各樣的訓練機制能培養出不同類型的運動員,即使競技環境發生變化也比較容易保持優勢。
最近日本法政大學的學生入選了日本國家足球隊。期待有一天中國在高考中加入足球考試、清華大學的學生也能入選國足。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村山宏
(本專欄內容為筆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