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我的日本
2020/08/03
村山宏 為日經中文網撰稿:據説在南韓的網際網路上,被稱為無條件愛國主義者的人製作的稱讚本國的視頻博得人氣。視頻的內容諸如「中國和日本都是隨時會崩潰的國家,南韓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大國」。面對這股風潮,也有擔憂的聲音表示「這種視頻的流行本身就是南韓正在衰退的證據」。在日本,從經濟一蹶不振的時候開始,過度稱讚本國的電視節目就開始增加,可以説南韓的情況越來越像日本。
提到最近南韓的自誇,會讓人想起「全球最先啟動5G服務」一事。2019年4月3日下午11點,南韓突然宣佈啟動5G服務。原因是南韓獲取了美國將在當地時間3日啟動5G的消息,所以特意比美國提前1個小時推出了5G服務。這是追求全球最早這一稱號的結果。但其實南韓能提供5G的區域有限,也出現了不滿的聲音,認為「沒必要勉為其難最先推出5G」。
![]() |
宣傳新一代通信標準「5G」的南韓KT的相關人士(2019年4月2日,首爾) |
的確,最近南韓的自誇自擂似乎有些過度。在南韓的網際網路上,充斥著自我吹噓的言論,聲稱除了5G之外,南韓還在半導體、足球和K-POP(南韓流行音樂)等方面領先亞洲。這與數年前截然不同。當時自嘲稱南韓社會猶如地獄的「地獄朝鮮(Hell 朝鮮)」等網路俚語流行。感嘆南韓年輕人失業率較高,男性受徵兵制困擾,房地産價格上漲導致無法結婚,出生率也不斷下降。然而如今,愛國言論正在逐漸超過悲觀言論。
面對南韓人的這種愛國主義的氾濫,我似乎感覺到了與日本走下坡路時相似的狀況。一直到1990年代後半期,日本並沒有出現像如今這樣四處瀰漫的悲觀情緒。當時雖然泡沫經濟崩潰,但GDP仍達到美國的近7成。那時候,在電視裏,名為「這裡很奇怪,日本人」(日語原名:「ここがヘンだよ日本人」)的節目很受歡迎。節目內容是把外國人邀請到演播室,讓他們指出日本社會的問題。由於高收視率,節目一直延續至2000年代初。
在此期間,日本經濟經歷了被稱為「失去的10年」的低迷期。在整個社會的悲觀論加強的背景下,日本電視節目的內容也出現變化。進入2010年代後,出現了幾檔同樣是邀請外國人參加的節目,但這次是讓他們稱讚日本的産品、文化和習慣。這些也都維持高收視率,並成為長壽節目。由於20餘年的經濟停滯,喪失自信的日本人或許已不再擁有傾聽外國人批評的從容,而是喜歡上聽起來「悅耳」的日本禮讚。
讓我們想一想自誇形成的原理。從周圍獲得高度評價的人不需要自誇。因為即使一言不發,也能獲得他人的尊敬。相反,無法獲得他人的積極評價、或被忽視的人就只能自己稱讚和自我安慰。如果不大聲呼喊自己有能力,任何人都不會給予理睬。一個人如果維持無法從社會獲得積極評價的狀態,自尊心就會崩潰,進而在精神上變得不穩定。如果不經常通過自誇來確認自己的存在意義,甚至會喪失活下去的動力。
因此,越是無法從周圍獲得積極評價的人越會自誇。或者勉強讓他人稱讚自己,從中取悅。但是,自誇是除本人以外,任何人都最不願意聽的話。自誇是不值得被稱讚的人滔滔不絕講述不值得被讚賞的成績而已。雖然哪都有喜歡講述引以為豪的個人經歷的老人,但在哪都會被討厭。我年輕時遇到愛自誇自擂的老人,就會想「也許是因為寂寞」,然後默默傾聽,但最近或許是因為自己也上了年紀,開始不再理睬。
|
自誇或者説驕傲的反義詞也許是謙虛。但是,要做到謙虛,獲得社會的高度評價是前提。只有被他人稱讚為「了不起啊」,才能謙虛地表示「沒什麼大不了的」。不被任何人當回事的人甚至沒有表現謙遜的機會。相反,如果獲得周圍高度評價的人沒有顯示出謙虛行為,那也不被視為自誇,而是傲慢。有能力的人不會過度做出令自己看起來厲害的自誇行為,但也往往存在不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將自己的做法強加於人的毛病。
從自誇的心理來看,個人和國家應該沒什麼兩樣。1980年代的日本大肆購買美國的摩天大樓和傳統企業等,十分「傲慢」。在受到外國的批評後,日本不斷反省,在1990年代假裝做出「謙虛」的態度。但是,在經濟低迷導致日本在世界上的存在感降低之後,日本人可能因為變得難以忍受,所以又開始邁向「自誇」。 落後日本經濟10年並奮力追趕的南韓的每人平均GDP如今也超過3萬美元,但由於人工費成本的上升,經濟增長變得困難。南韓或許也正在走進自誇階段。
中國的每人平均GDP目前尚為1萬美元的水準,今後還有維持經濟增長的空間。也還看不到衰退的跡象。我在想,中國該不會在這個階段開始自誇吧……
本文內容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村山宏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