漩渦中的大眾(3)造假陰影延伸到中國

2015/11/05


  「為什麼首先在美國曝光?」「歐洲委員會當時在幹什麼?」

       10月6日,歐洲議會全體會議在法國斯特拉斯堡舉行。歐盟(EU)産業政策委員伊利茲別塔·別恩科夫斯卡(El?bieta Bieńkowska,51歲)遭受了壓力。「調查許可權不在歐洲委員會,而在於各成員國」,多次重覆的「官僚式答辯」被「歐洲議會難道在躺著等待?」等怒吼聲所淹沒。

歐盟(EU)産業政策委員伊利茲別塔·別恩科夫斯卡
  在3周前的9月18日,因美國48.2萬輛汽車而曝光的德國福斯的廢氣檢測造假問題在一瞬間出現了擴大。在世界範圍有1100萬輛,其中歐洲達到850萬輛……

  不斷浮出水面的數字顯示出問題的主要舞臺是歐洲。這將對一直政府與民間企業攜手推動柴油車普及的歐洲産業政策構成打擊。

 「將迅速做好擺脫柴油車的準備」,10月4日法國生態、可持續發展和能源部長塞格林•羅雅爾(62歲)宣佈階段性地廢除稅收優惠。在接下來的10月5日,瑞士禁止了大眾部分車型的銷售。

 法國積極發展核能,而瑞士則熱衷於水力。主要依賴不排放溫室氣體的電力來源的兩國對引進純電動汽車持積極態度。大眾問題凸顯出並非鐵板一塊的歐洲各國的能源政策的溫度差。

  「對於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的達成至關重要的柴油車的作用不允許面臨危險」。10月12日,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秘書長埃里克•喬納特(58歲)敦促急於加強廢氣檢查的歐洲委員會採取「現實性的應對舉措」。但是,歐洲的環保意識很高,因此對柴油車的懷疑一發不可收拾。

     懷疑情緒的連鎖反應還將波及與柴油車關係並不密切的區域外市場。

  「即使是德國,不是也和中國一樣嘛」,10月上旬,大眾中國法人在北京舉行對策會議,出席的負責人對網際網路上擴散的這樣的批評感到震驚。

   對於大眾來説,去年銷量達到368萬輛的中國市場與歐洲並駕齊驅,是佔世界銷量近4成的堅固堡壘。同時,造假涉及的柴油車的累計在中國銷售只有2千輛。但在銷售的最前線,「汽油車降價8萬元仍然賣不出去」(北京市內的大眾專賣店)。

  銷售人員憂心忡忡地表示,「網路輿論有可能發展為抵制運動」。大眾曾計劃在2019年之前投入220億歐元,將在中國的年産能力增加50%,提高至500萬輛,但這一計劃正處在遭受調整的危險邊緣。

(未完待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