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的廢氣檢測造假問題正在給作為歐洲最大經濟力量的德國的前景投下陰影。此次事件損害了「高品質而且環保」這一德國製造業的宣傳口號。不僅是大眾,還將動搖德國整體的汽車産業的信譽。有可能通過影響就業等渠道,成為復甦緩慢的歐洲經濟的新風險。
在造假問題曝光之後,大眾迅速更換了管理層。但對業績産生影響將是在今後。
 |
大眾德國總部(Getty-Kyodo) |
大眾將於近期開始修復已銷售出去的汽車。存在造假的柴油車多銷往歐洲市場。僅德國至少就有280萬輛成為檢查對象,費用負擔沉重。
此外,主管機構的罰款也將不斷膨脹。自雷曼危機以來,在已開發國家,民眾要求全球性企業徹底遵守法律的呼籲日趨高漲,當局的目光非常嚴厲。對投資者的損害賠償也將擴大,同時因品牌形象的下降,預計新車銷售將隨之放緩。
財務狀況良好的大眾能消化巨大的負擔。有分析認為,在減産之際將積極利用縮短上班時間等舉措,以盡可能避免裁員。
但在德國,對就業的擔憂正在擴大。德國經濟研究所所長弗拉茨舍(Marcel Fratzscher)表示:「不僅是大眾本身,有合作關係的零部件廠商的就業也將遭受威脅」。
德國汽車産業一直以年均2~3%的速度擴大雇用人數。相當於1年裏創造近2萬個新增就業機會。如果歐洲最大企業大眾出現失速,創造大量就業機會的動力將減弱,內需將放緩,進而成為歐洲經濟的拖累。
令人擔心的不僅僅是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高品質」和「環保」是德國製造業引以為傲的兩大招牌。柴油引擎是19世紀末由德國的工程師狄賽爾(diesel)發明的。此次大眾造假事件很可能損害「技術大國德國」的形象。
德國正在將製造業數位化、削減成本的「工業4.0」作為國家項目推進。德國政府擔心大眾造假事件將對「工業4.0」的推進産生影響,無法拉動經濟增長。
在經濟層面依賴德國的周邊國家也無法坦然處之。例如鄰國波蘭,媒體連日來詳細報道了此次事件。波蘭副總理兼經濟部長亞努仕•皮耶豪欽斯基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表示「希望大眾給出解釋」。大眾僅在該國就雇用著超過1萬名員工。
越來越多的聲音批評是大眾資訊傳達不暢的企業體質招致了此次事件的發生。「傲慢」、「強權」等修飾語指向了引咎辭職的大眾前CEO馬丁·文德恩。甚至有聲音批評大眾的企業體質就像是重視上意下達的普魯士的官僚組織。
但是現在就認為大眾將在德國迅速失速還為時尚早。德國8月的新車登記數量方面,大眾、戴姆勒和寶馬等當地汽車廠商位居前列。預計這種趨勢不會突然改變。
就連美國通用汽車旗下的德國汽車廠商歐寶(OPEL),德國政府也曾于09年實施救濟。其原因是顧及選民的意向和對就業的影響。德國社會對德國汽車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赤川省吾 柏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