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週末發佈統計數據看到的中國

2017/09/21


  森安圭一郎 :國內生産總值(GDP)等統計數據是判斷一個國家經濟狀況的重要標準。數據必須客觀,這一點自不必説,同時發佈的流程也應保持穩定。統計數據的發佈往往顯示出一個國家的特色。尤其是中國的統計數據發佈,從全球範圍來看都很特殊,讓投資者和經濟分析專家感到苦惱。

   

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

 

  「8月PPI(生産者物價指數)同比上漲6.3%。大幅高於市場預期」,9月9日上午,通訊社的新聞快訊在電腦螢幕上閃爍。但沒有關於匯率和股價的後續報道,這是因為當天是星期六,金融市場休市。在空無一人的全球的金融街上,新聞迴響著。  

 

  中國國家統計局在週末發佈數據並不罕見。例如,7月的工業企業利潤數據在8月27日發佈,當天是星期日。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今年主要月度和季度數據的1成以上會在週末發佈。  

 

  在日本和歐美,主要統計數據完全不會在週末發佈。以歐美為例,「週末休息去教會」這一基督教精神根深蒂固。三井住友資産管理的首席經濟學家宅森昭吉表示,日本的「CPI(消費者物價指數)等數據需要經(星期二和星期五的)內閣會議批准」,這些事務性因素也導致了在工作日發佈數據被視為理所當然。

 

  不僅只有已開發國家在工作日發佈數據,新興市場國家也是如此。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西濱徹表示,在負責的20多個新興市場國家和地區裏,政府會在週末發佈統計數據的「只有中國」。

 

 

  為何特意選擇週末呢?對此,中國國家統計局的發言人強調,發佈月度數據與星期幾無關,原則上每月同一天發佈,固定日期更能方便用戶。筆者認為,在沒多少人看的日子裏,即使發佈數據也沒什麼意義。而且更重要的是,被迫節假日上班的政府機關工作人員很可憐。

 

  這裡似乎存在中國特色的努力主義。日本銀行(央行)出身、曾被臨時派赴中國人民銀行(央行)的岡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後藤好美表示,「(中國人)對於工作和假日的看法與日本不同」。

 

  據後藤介紹,中國中央機構的統計人員職業意識很高。他們以儘快公佈準確數據為使命,能在週末公佈的就不會等到週一。這麼努力也是為了做給上司和高層看。 

  


    

上海

 

  此外,中國還有不知道幾點會出來的數據。例如,中國海關總署的貿易統計數據。雖然這一數據經常在中午之前發佈,但在3月推遲到快下午3點才發佈。那時正好臨近股市收盤,想必投資者一定很慌張。後藤推測稱:「中國的官員還有比行政更重要的黨務要忙。需要在批准發表數據的文件上蓋章的負責人當時可能正忙著開黨相關的會議」。

 

  順便一提,中國經濟相關政府機構的網站設計也很獨特,會反覆顯示領導開會講話時的照片或者與重要人物會晤的照片。領導名單放在顯著位置也是一個特點。5月初,各網站紛紛刊登了題為「召開會議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報道。

 

  總之,既要通過網站讓民眾了解黨的方針,同時又要在網站上重點強調自己的工作。政府網站本來應該是介紹市民生活以及供市場人士使用,但中國在這方面有一些自己的特色。

  

  後藤指出,與涉嫌篡改數據的地方政府不同,「中央政府的統計數據水準很高」。不過,中國以前被報道過中止發佈部分民間經濟數據等,被指對待統計數據態度隨意且強硬。如果真心想對外開放市場,中國需要站在數據使用者和市場的角度去運用統計數據。

 

  日經QUICK新聞 森安圭一郎 香港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