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都需正視兩敗俱傷的後果
2018/11/30
梶原誠:市場相關人士的目光投向美國總統川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會談。自貿易戰加劇的2018年春季以後,這是中美首腦的首次會談。
在會談之前,美國股市曾出現的暴跌耐人尋味。道瓊斯30種工業股平均指數相比10月創出的歷史最高點下跌了近10%。
雖然對不住美國股票的持有者,但筆者認為也存在積極的一面。因為股市向兩位首腦發出了強烈警告:「長此以往,中美將兩敗俱傷」。
讓我們通過代表性企業的股價來回顧一下中美股市的行情走勢。從美國選擇了Facebook、亞馬遜、蘋果、奈飛(Netflix)、谷歌,即「FAANG」。從中國選擇了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組成的「BAT」。
在美國啟動對華制裁關稅第1輪的7月以後,美國股價走高,中國股價下跌的趨勢明顯。但在10月以後出現了美國股市追隨表現低迷的中國股市雙雙下跌的局面。「我們的行動帶來了巨大衝擊」,美國副總統彭斯在10月4日的譴責中國演講中,炫耀稱是關稅讓中國股價下跌。如今他或許很難再這樣講了。
![]() |
「打擊中國」將如何反過來影響美國呢?有一個地方可以實際感受到「中國打噴嚏世界就感冒」。那就是香港。
香港一家傢具店在報紙上登出整版的促銷廣告,標題旁邊還附上了中美國旗,稱因貿易戰要大清倉。
夏季以後,一直走高的房價開始下跌,香港的經濟正在惡化。因為貿易戰導致來自大陸的資金萎縮,流入香港的資金減少。香港的消費心理也在冷卻,傢具店進行了大拍賣。廣告中提及的「貿易戰」是為了讓人聯想到那些原本出口美國的中國産品正在因關稅問題低價流入香港。
萎縮心理還波及到了亞洲。此前討論在東南亞收購保險公司的香港企業的高層表示,「在貿易戰的走向明朗之前將暫停」,改變了方針。東南亞對中國經濟的依存一直在加深。受惠於中國經濟增長而誕生大量中産階層的收購大前提已經動搖。以東盟(ASEAN)的企業為對象的收購案在2018年1~10月同比減少了一半。
![]() |
如果連亞洲都受傷,美國也難以獨善其身。美國上市企業在亞洲的銷售額佔比在2017年達到12%,長期維持上升趨勢,亞洲正在成為拉動美國企業整體業績的地區。
例如蘋果公司,亞太地區的銷售額佔到整體的34%,尤其容易受到亞洲經濟的影響。另一方面,為股價下跌哭泣的股東有一半身在美國。蘋果公司的股價下跌本身就體現出「亞洲的逆風就是美國的逆風」這一情況。
中國與亞洲無法割離。敲打中國,最終也會對反彈到美國身上。
如何避免中美兩國兩敗俱傷呢?當前的股價下跌迫使兩國首腦緩和緊張關係。美國一半的家庭持有股票,股價下跌直接招致選民的不滿。在中國,股價和房産一樣是家庭的主要資産。如果中國人手裏的股票持續下跌,中國政府希望培育為增長支柱的消費將受到影響。
但是也存在陷阱。權宜之策無法獲得市場的認可。圍繞追加關稅的範圍和稅率,即使兩國經過詳細的交易達成妥協,預計股價的復甦也十分有限。
2008年的金融危機留下了深刻的教訓。
2008年3月,美國政府對貝爾斯登公司實施了救助,但是道瓊斯30種工業平均指數的上漲只維持了不到3個月。9月救助住房抵押貸款機構(房利美與房地美)後,股價僅上漲了1天,同月救助美國國際集團(AIG)股價反而出現下跌。投資者對始終只採取應急措施的美國政府感到失望。直到2009年3月,美國政府採取了向金融機構注入公共資金的根本性措施後,股價才轉為上漲。
那麼現在,能夠讓市場認可的根本性舉措是什麼呢?或許就是改變金融危機之前的「美國單極體制」,迎接「離不開中國的世界」這一新的世界格局。
或許這是美國不願看到的事實,但有必要接受中國與亞洲等眾多國家密不可分的現實,改變孤立中國的戰略。如果不這樣的話,不僅將對美國經濟構成打擊,還將導致依賴中國增長的國家遠離美國,世界將變得更加不穩定。
當然,必須做出更大改變的是中國。若中國要成為真正的大國,現在是時候拋棄「發展中國家」的標籤了。在外部看來,中國的不確定性不斷增加。人民幣貶值與中國股價下跌同時出現的「做空中國」正在靜靜推進。只有再次加快改革開放,政策的可預見性才會增加,才能獲得海外的信任。
目前出現了令人害怕的跡象。用途廣泛的銅的價格與出口主導型經濟的南韓股價分別被稱為「銅博士」和「Dr.KOSPI(南韓綜合股價指數)」,是世界景氣的先行指標。這兩個指標在7月出現暴跌。可見影響已跨越中美,全球經濟同時不振的情況正在漸漸靠近。
![]() |
中美首腦的對話涵蓋貿易和安全保障等眾多領域,攻防應該會長期持續。最初的一步至關重要。如果方向錯了,世界經濟的兩大領頭羊失去合作關係,世界將陷入混亂。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評論員 梶原誠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