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解析(1)面臨GAFA陰影
2019/05/22
索尼2018財年(截至2019年3月)的營業利潤連續兩年創出新高。索尼此前一度陷入經營危機,如今在業績方面完全復甦,但在這期間,全球的競爭環境徹底改變。該公司社長吉田憲一郎就任至今已有1年。重建財務之後的主要課題是重振創新能力。能否描繪出「世界的SONY」邁向完全復活的道路呢?
4月26日,索尼宣佈銷售額達到8.6656萬億日元,營業利潤為8942億日元,利潤連續兩年創出新高。出席記者會的首席財務官(CFO)十時裕樹表示「(索尼)是非常有中期潛力的企業」,對今後的增長也顯示出自信。
經過長期的結構改革,音樂與電影、遊戲等內容的銷售額佔到集團整體的4成。跨越數字浪潮的兩項業務顯示出強勁勢頭。
市場一度因盜版而遭到破壞的音樂業務隨著流媒體的普及而復甦。2018年索尼收購世界大型音樂公司EMI Music Publishing的運營公司。索尼專注於取得持續成為搖錢樹的原版唱片權,包括過去的歌曲在內。
索尼會長平井一夫親眼目睹一度陷入毀滅狀態的音樂市場,他表示「當時覺得如果網路的速度提高,影像和遊戲也將受到衝擊」。平井對當時自己所領導的遊戲業務迎來數位化浪潮存在危機感,建立了使家用遊戲機「PlayStation」支援網路遊戲、能夠發行服務和軟體的機制。
支援聯網的PlayStation業務取得了顯著成功。數位業務佔軟體銷售的85%,成為最大的業務。包括音樂在內,支援數位化的業務實現盈利。
![]() |
索尼描繪了以娛樂為中心的增長戰略,但市場環境發生巨變。在索尼業績低迷期崛起的「GAFA」(谷歌、蘋果、臉書、亞馬遜)等相繼進入索尼的「大本營」。索尼沒有全球性的強有力的視頻發行網,而是廣泛提供自主製作的作品。這些發行渠道已開始轉向內容的「自給自足」。
美國蘋果3月宣佈,今年秋季推出播放原創內容的包月制視頻服務。除了領先的美國奈飛(Netflix)之外,作為電影霸主的美國華特·迪士尼等也涉足視頻服務。業內將不斷誕生承擔從製作到發行的全部過程的企業。
迪士尼2018年的電影市佔率排在首位。該公司在《復仇者聯盟》系列等主力作品上花掉3~4億美元的製作費,實現了熱映。另一方面,排在行業第4位、屬於中等的索尼推出的多是製作費不到1億美元的作品。迪士尼還收購了二十一世紀福克斯,在規模上形成壓倒性優勢,該公司構建自主發行網的今年將是發生巨變的一年。
各家公司建立起發行網後,很可能不在其他發行網播出原創視頻。索尼在發行網方面不存在衝突,能夠向所有發行商提供作品,該公司高管表示「短期來説將迎來機會」。
但是,長期來看會如何呢?骨幹群體中有聲音認為,「如果內容的‘出口’被控制,難得的優質作品也可能難以問世」。
吉田表示「不應該以成為大型平臺提供商為目標」。不應與GAFA等正面決勝負,而是力爭成為與用戶深度結合的「小眾平臺提供商」。作為索尼的平臺,PlayStation將以數據的品質決勝負。
在遊戲領域,3月美國谷歌宣佈推出基於雲平臺的服務。美國微軟也宣佈涉足此類服務,將通過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來實現不依賴專用遊戲機的體驗。
索尼在遊戲領域擁有9000萬用戶。該公司2014年推出的遊戲流媒體服務「PlayStation Now」的用戶也超過70萬人,作品數量是競爭對手3倍以上。
![]() |
正在玩PS4的玩家(資料圖,reuters) |
索尼正在積累PlayStation用戶在什麼時間玩哪些遊戲等數據。這樣一來,能夠在觀察用戶偏好的同時顯示推薦的遊戲,以及掌握作品的「保鮮期」。
此外,索尼特有的優勢是與開發人員之間的聯繫。PlayStation吸引了眾多的開發人員,將積累的數據用於創作作品。蘋果將啟動「Apple Arcade」包月遊戲發行,世界範圍內有14億部該公司的中段設備在運轉。索尼的戰略是在專注於PlayStation的數據的深度方面領跑。
雖然是小眾,但索尼也是平臺提供商之一。在資金和創新力上更勝一籌的GAFA今後也可能繼續進入索尼的「大本營」,這一點無法否認。如何面對巨人?如果找不出這個問題的答案,索尼就無法描繪重新增長的路線圖。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