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與美國的「小交易」
2019/09/27
菅野幹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和美國總統川普達成協定的日美貿易協定,意外地成為採取雙邊交易的川普式貿易政策取得成果的第一個案例。縮減對象的「小交易」對急於求成的川普政權來説是很好的幫助,但存在損害基於多邊框架的世界貿易規則的風險。如何維護尚存一絲希望的自由貿易體制是日本的課題。
「簽字儀式」簡直就是川普總統面向選舉的宣傳活動。美國對日關稅下降,對加拿大和歐盟的劣勢將隨之消除。因為能擺脫因美國單方面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而出現的困境,美國農民相繼表達了對日美首腦的謝意。
![]() |
25日的簽字儀式(kyodo) |
川普表示「對美國農民來説是勝利」,安倍則表示「是雙贏的協議」。
與兩位首腦的自賣自誇相反,日美達成的是有限的「小交易」。1年前啟動的日美雙邊貿易談判從一開始,就主要以首先達成被稱為「早期收穫(Early Harvest)」的貨物領域協議的方向推進。
在這期間,對美國來説,日美儘早達成協定的必要性進一步提高。取代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的「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USMCA)」由於在野黨的抵制等原因,美國國會的批准陷入僵局。由於和中國的貿易戰的激化,美國農民因中國反制關稅的影響而叫苦。
除了1月生效的美韓自由貿易協定的修訂之外,美國政府並未落實給農民和産業界帶來具體果實的貿易協議。與中國和歐盟的貿易談判出現混亂,沒有取得進展的跡象。實際上,川普政權處於嚴峻立場。
可以説當初對雙邊談判持慎重態度的日本看到美國希望儘早取得進展的情況,採取了「擁抱戰術」。此外,安倍和川普兩人的親密關係也發揮了作用。「川普總統與安倍首相為實現適合21世紀的貿易政策,悄悄採取了行動」,與川普關係密切的美國肯塔基州州長馬修·貝文(Matthew G.Bevin)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樣表示。
美方將採用特殊措施,不經過國會程式,讓日美協定最早在2020年1月生效。可以説對於在經濟和安保方面具有特殊同盟關係的日本來説,為與美國儘早達成協定而積極行動是合理的選擇。
對日本來説事關生死的是基於美國《貿易擴大法》第232條對日本車加徵關稅一事,至少目前得以避免。日本關西國際大學教授渡邊賴純表示,「只要不對汽車加徵關稅,就算被總統佔一點上風,也可以説談判取得成功」。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高級副總裁馬修·古德曼(Matthew Goodman)也評價稱,「在日美關係中暫且擱置貿易問題,集中處理印度太平洋地區的安全保障、中國和朝鮮等問題,是有益的一步」。
問題在於以後。將此次的決定理解為日美貿易談判的「最終協議」是不準確的。在此次的「小交易」之後,還有第2輪的日美談判。其中還存在各種課題。
「此次的協議可削減慢性的(對日)逆差」,川普給予積極評價。反過來也説明,川普依然執著于對日本的貿易逆差。
如果無法取得進展,川普有可能提出明里暗裏列入美韓協定和USMCA的對美出口數量限制和牽制匯率貶值的條款等違反自由貿易準則的要求。
美方或將提出此次放棄儘早達成協定的醫藥品、金融和服務等開放市場的要求。日本將針對包含在TPP中的取消對美汽車出口關稅而繼續推進談判,但缺乏促使美國作出讓步的籌碼。如果佔對美出口3成的汽車的關稅沒有取消,將和世界貿易組織(WTO)要求的貿易協定的準則相矛盾。
![]() |
出口到北美的日本車 |
沒有美國的「TPP11」和日美協議並存,也給多邊自由貿易體制留下課題。日本關西國際大學的渡邊教授認為,「需要增加TPP11的締約國,進一步加強亞太市場的生産網,應對美國的雙邊主義對TPP的瓦解」。
安倍在25日的記者會上再次表明了自認是「自由貿易旗手」的想法。但在日美的聯合聲明中沒有「自由貿易」的表述。而是納入了「互惠、公正且相互的貿易」這一源自美國的表述。
強行使川普改變主意並不現實。在WTO的功能改革、中國改革等方面,如何營造美國和日歐順暢合作的環境?安倍等美國以外的全球領導者要維持基礎正在動搖的自由貿易,正面臨著難題。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評論員 菅野幹雄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