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隨想

2019/12/25


  中山淳史:由於中美兩國政府達成「第一階段」協議,各方都在關注貿易和投資的停滯改善程度。但筆者也想關注對人員流動産生的影響。

 

  據悉,中國人赴美人數2019年連續2年減少。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對於高度技術人員,美國一直在限制簽證的發放,一般遊客也在持續減少。

 

  這其中似乎也存在中國方面的意圖,有可能希望通過減少本國居民赴美旅游來牽制美方。對於美國來説,對華貿易收支雖為逆差,但旅遊收支為順差。還有報導稱,中國針對美國涉槍犯罪和高昂的醫療費向國民發出警告,呼籲減少赴美旅遊。

 

北京國際大興機場的鳥瞰圖

 

  中國人赴美國旅遊似乎具有非常巨大的潛在需求。2003年訪美遊客為15萬人。到2011年增至100萬人,2017年超過300萬人。到貿易摩擦之前,美國政府也對放寬中國人的簽證限制持積極態度。

 

  或許是著眼於這種狀況,中國政府對於航空基礎設施的擴大持樂觀態度。最近,筆者有機會看到了9月開航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猶如海星的新穎設計,讓移動只需最小限度的機場內設計等、令人吃驚的地方很多。

 

  但最讓筆者吃驚的是,該機場將在今後數年內建成全部6條機場跑道,旅客容納能力很有可能超過目前世界第一的美國亞特蘭大機場(2018年利用人數為1億739萬人)。

 

  北京還有1958年開航的「北京首都國際機場」,2018年該機場的旅客人數為1億98萬人,已達到逼近亞特蘭大的規模。如果新機場走上軌道,北京將迅速具備接納美國最大轉机機場2倍以上旅客的能力。

 

  在中國的「一帶一路」構想之下,完善以倫敦等歐洲主要城市為終點的鐵路網成為核心業務之一。中國方面的起點是「小商品批發之都」浙江省義烏。而北京的新舊兩個機場或將成為「空中的義烏」。

 


  美國諮詢公司麥肯錫公司(McKinsey&Company)的統計顯示,在世界前200個城市(人口)中,其中的46個位置到2025年將由中國的新興城市佔據。

 

  比如鄭州(河南省)、徐州(江蘇省)、合肥(安徽省)、長沙(湖南省)和南昌(江西省)等。這些城市很多都是具有省會職能的重要城市,但在世界上還不夠有名。隨著人口流入和企業的進駐,這些城市將作為國際城市受到關注。

 

  北京的兩大機場將從這些城市聚集旅客,將他們送往全球,成為旅客運輸的「巨大裝置」。此外,航空公司也在迅速增長。最近,中國政府提出將中國國際航空、中國南方航空和中國東方航空打造為國際航線的「三大航空公司」的方針。該政策或許是意識到了美國的3大航空公司(達美航空、美國航空公司、聯合航空)體制。

 

  對於日本的機場和航空公司當然也會有影響。前往美歐旅遊的東南亞旅客會因為機票便宜選擇經由北京,日本的地方城市應該也會有很多人這樣選擇。這樣一來,日本的地方機場將被納入到北京兩大機場的航線網,成田機場和羽田機場在亞洲的轉机功能很可能會被奪走一部分。旅客爭奪戰或將日趨激烈。

 

  但是,也有觀點認為這種想法對中國的飛速發展可能是過度警惕了。環顧亞洲,馬尼拉、新加坡和伊斯坦堡都在推進機場的擴建和新建計劃。美國波音公司表示,到2030年在亞洲投入運作的新國際機場將達到17個,增加機場跑道的機場也有17個。

 

 

  這些計劃和中國一樣在迅速推進。而且,遊客今後想要的是「越來越便利的亞洲」,並不是只有中國變得便利。

 

  也許,最近的新機場熱潮的本質是國家間的競爭,並不只是單純的想要在「某一點」上取得勝利。亞洲面積廣闊,佔據了歐亞大陸的3分之2。人口占世界的6成,也可以認為中國的人口僅佔亞洲的3分之1。

 


 

  每年夏季發佈的英國諮詢公司的「最強護照調查」顯示,對日本和新加坡的護照,190個國家和地區不需要提前辦理簽證,超過德國躍居世界第一。南韓護照不用提前辦理簽證也能前往188個國家和地區。中國只有不到一半的71個國家和地區。在亞洲,國際航線的網路越大,受益最大的實際上是日本和南韓人,中國也許很難全面覆蓋亞洲和全球的整個天空。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負責亞洲業務的全日空高級執行董事三宅英夫表示,「問題在於如何借助亞洲的巨大能量提升人口減少加速的日本的活力」。要振興全部都相對變小的日本企業和市場,亞洲是不可或缺的。從「天空」的角度也急需制定出大戰略的其實是日本吧。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評論員 中山淳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