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航班佔日本國際線的四分之一
2019/11/14
在日本起降的國際航線中,中國航線的存在感正在提高。從日本2019年的冬季時刻表來看,中國航線比夏季增加19%,超過了航班大幅減少的南韓,躍居首位。因看好旺盛的旅遊需求,中國的航空公司正在增加成田機場和關西機場的起降航班。中國的航空公司以廉價航空(LCC)為代表,價格競爭力很高。日本企業在增長航線的競爭上正逐漸受到擠壓。
![]() |
抵達羽田機場的中國東方航空班機(資料) |
9月,京成電鐵在連接成田機場和東京都中心的「Skyliner」列車的乘車券銷售櫃檯引進了中國的電子結算服務。意在爭取成田機場增加的中國遊客。2019年來自中國的訪日遊客截至9月約為740萬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5%。
觀察日本的國際航線的運營時刻表,來自中國的訪日遊客在2020年春季之前進一步增加的可能性很高。日本國土交通省統計顯示,2019年冬季(10月27日~2020年3月28日)連接日本和中國的定期航班為每週1406班,比夏季增加224班。在日本的國際航線中,中國航線佔27%,也就是説在日本機場起降的國際航班中,4架飛機中就有1架是來往于日本與中國之間。
![]() |
形成對照的是,受日韓關係惡化影響,南韓航線降至778班,減少501班。11月12日有消息稱南韓建築巨頭HDC現代産業開發將收購居南韓第2位的韓亞航空(Asiana Airlines)。韓亞航空旗下的LCC首爾航空(Air Seoul)正在大幅縮減日本航班。
隨著航空自由化的推進,在起降額度上仍有剩餘空間的成田機場原則上接受增加航班的申請。其中採取積極行動的是中國的航空企業。在冬季的中國航班中,中國的航空公司的定期航班為1134班,增加了238班。除了大型企業中國南方航空增加航班之外,廈門航空開通了福建省福州至成田的航線,中型航空公司也在挖掘日本地方旅行的需求。
中國的航空公司的優勢是來自豐富的國內航線需求的穩定收益。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統計,2018年中國的國內航線旅客人數僅3大航空公司就達到約2億3千萬人,相當於日本2大航空公司的3.5倍。在中國,依據國家政策,大型航空公司的基地機場為北京、上海和廣州,緩慢形成分棲共存的局面,中型航空公司也在各地方擁有競爭少的自主航線。在國內航線獲得的收益可以用於擴大國際航線。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