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FA之後是誰?

2020/01/19


  田中曉人:在距離美國史丹佛大學約10分鐘車程的地方有一間車庫。這裡就是從史丹佛大學宿舍走出的2人1998年創立的谷歌最初的總部所在地。車庫裏僅有幾臺電腦,十分簡陋,但是白板上清晰地寫著「谷歌世界總部」幾個字。

   

  在離這裡不遠的地方,就是來自史丹佛大學的2人在1939年創立的惠普(HP)的創業地「HP車庫」。從車庫走向世界——這樣的美國史丹佛文化開始動搖。

  

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CES」上,谷歌的存在感很強(1月9日)

    

  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的員工人數在創立21年後超過11萬人。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兩位創始人在2019年宣佈引退。據老員工稱,從大企業跳槽來的高管開始得勢。谷歌也開始暴露出大企業病。

   

  曾在大型通用電腦領域稱霸的IBM敗給了微軟和英特爾的「個人電腦革命」,而微軟如今又在智慧手機和雲計算領域被谷歌擠壓。饑渴的創業者打敗臃腫的企業,加速新陳代謝和技術創新。不論什麼時代支撐美國高科技産業發展的原動力都是初創企業。

   

  但是,環顧最近幾年美國的高科技産業,看不到能夠接替「GAFA(谷歌、蘋果、Facebook、亞馬遜)」的企業。

    

  GAFA之間的競爭激化使得工程師的薪資持續快速上漲,阻礙了初創企業獲得人才。金融資訊企業路孚特(Refinitiv)的數據顯示,在截至2019年的3年裏,GAFA收購了約200家高科技企業。有潛力的企業在未成長壯大之前就相繼被GAFA買下。  

             

  在1月10日閉幕的美國數位技術展銷會「CES」上也瀰漫著停滯感。展會的主題是人工智慧和物聯網「IoT」,這兩個領域均是GAFA獨大的舞臺。漫步巨大的會場,找不到能夠超越GAFA的産品和服務。

  

  反壟斷部門開始強化對GAFA的監視。在美國為創造下一個技術創新而苦惱、GAFA也被束縛手腳的背景下,美國以外地區誕生「GAFA接班人」的可能性出現提高。  

      


         

  中國企業能成為有力候選。被稱作「BAT」的百度、阿里巴巴、騰訊控股的規模不斷擴大,逼近GAFA。除了BAT外,中國大陸還有今日頭條、美團點評、滴滴出行組成的「TMD」。據美國調查公司CB Insights統計,估值排在世界前10的未上市企業中,包括前2位在內,中國大陸企業有4家,逼近美國(5家)。

      

  在東南亞,網約車企業Grab開始擴大版圖。該公司接連擴大業務範圍,延伸至金融等領域,在只需1個APP即可滿足各種需求的「超級APP」方面,Grab擋住GAFA,力爭在東南亞稱霸。

    

  日本又是什麼情況呢?社交網站企業mixi的創始人笠原健治2015年開始推出家人之間共用照片視頻的APP「mitene」,目標是打敗Facebook。

   

被稱為「GAFA」(谷歌、蘋果、Facebook、亞馬遜)的美國巨大IT企業

        

  笠原表示,「在利用社交網站時感覺有負擔的用戶出現增多」。因此減少了功能,僅保留了父母將孩子的照片和視頻分享給祖父母等功能。笠原稱,「希望這款APP成為把最重要的資訊分享給最重要的人、收看率100%的社交軟體」。

    

  「mitene」還將在英語圈、南韓和台灣上線。此外還預定推出西班牙語、法語和德語版。由於目睹了與本公司同時創立的Facebook進軍世界市場,笠原表示「十分在意海外市場」。

   

  得益於GAFA開闢的網路經濟,創業的門檻降低,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能出現技術創新。正是在GAFA的影響力達到最大限度的現在,日本的創業者才更應該拿出成為「GAFA接班人」的氣概。在世界範圍內,有力企業正蓬勃發展。日本也不能錯過這一潮流。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評論委員 田中曉人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