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的另一面(中)給印度帶來電飯鍋
2020/06/22
「松下産品的使用者每天達到10億人」,從美國谷歌副總裁轉投松下的松岡陽子自信地説。松下是插座和開關等佈線器材的世界第2大企業。最新瞄準的是擁有13億人口的印度。
![]() |
在開拓印度市場方面,收購當地大型企業Anchor Electricals成為轉機 |
佈線器材的印度市佔率達到4成——實際上,源自創始人松下幸之助開創的插座業務的松下佈線器材業務在印度屬於最大企業。鑒於需求增加,該公司在位於東南部的安得拉邦還在推進新工廠的建設計劃。市佔率擴大的契機是2007年收購印度大型企業Anchor Electricals。
「在昏暗的環境中,身穿莎麗服(印度傳統民族服裝)的女性曾在地面上作業」,松下的負責人這樣回顧收購Anchor Electricals時的情況。首先著手的是生産現場的改革。將流水作業的生産線改為1名施工人員負責多個工序的「單元生産」。生産效率因此被提高至3倍,達到「與日本國內相比基本不遜色的水準」。
支撐印度生産改革的是稱得上佈線器材母工廠的津工廠(日本三重縣津市)。以0.05秒1個這一超高速運轉的沖壓機、在無損耗情況下加工複雜彎曲的彈簧零部件的設備、攜帶零部件行駛的無人搬運車——該工廠的殘次品率僅為0.01%。該工廠的負責人自豪地説「(我們)徹底追求了效率」。
松下的佈線器材業務截至1980年代以出口為中心,但如今在世界範圍擁有11家工廠。營業收入的目標是到2030年度達到4000億日元,增至目前的2倍。仍有望實現增長的是印度市場。
在當地,除了競爭對手印度家電企業Havells India外,世界最大企業法國羅格朗電器(Legrand)也進入印度。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直到最近,松下的生産基地還處於停産運作。不過該公司表示「(印度)仍屬於有潛力市場這一點沒有改變」。
![]() |
據稱在印度當地生産電飯鍋的只有松下一家企業 |
與佈線器材同樣在印度掌握4成份額(按臺數計算)的是松下的電飯鍋。1980年代,在印度任何人都不了解電飯鍋的情況下,松下給該國帶來了電飯鍋。白手起家的功臣是擔任松下當地法人社長的麻生英范(60歲)。據稱,在他赴任當時,印度做飯一般使用壓力鍋。
在印度,咖哩飯和炒飯「Biryani」等煮米飯的文化已經紮根。印度的電飯鍋需求為每年約300萬台,逼近日本(500萬台)。但是,在一般家庭的普及率僅為近1成,開拓市場的空間巨大。在荷蘭飛利浦等進入市場的背景下,松下獲得較高份額的原因是將印度高管等的創意應用於産品開發。
例如,如果將電飯鍋和另售的附屬設備搭配使用,就可以用於製作麵食「String hoppers」和發糕「Idli」。此外,還開發用於打碎調味品的專用攪拌器和用於打碎白米後製作薄餅「Dosa」的電動石磨等面向當地的烹調器具,正在提高松下品牌的知名度。這也是松下的優勢。
松下在印度的烹調器具業務的營業收入2018財年(截至2019年3月)為27億盧比(約合人民幣2.5億元),在10年裏增至2倍。「在美資大型快餐連鎖,每家店都引進了約2台(我們的)電飯鍋」(麻生),今後商用業務也將擴大。
松下在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黎明期進入中國。在當地被評價為冒著風險為發展作出貢獻的「掘井人」。在作為繼中國市場之後的最有潛力的印度,作為松下業務上的「幕後功臣」也沒有停下掘井的腳步。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黑田弁慶,渡邊夏奈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