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B」時代的豐田汽車
2022/05/16
中山淳史:從東海道新幹線的豐橋站乘坐計程車向西南走30分鐘,在大型卡車來來往往的長約2公里的「三河港大橋」附近下車,迎著大風走到橋中央的位置,在北方映入眼簾的是豐田和大眾的專用碼頭。
詢問港口管理部門後得知,能將兩個碼頭盡收眼底的地方只有此處。兩個碼頭面對面建在兩岸,在愛知縣田原市(左)一側,豐田在田原工廠生産的高檔車「雷克薩斯」從這裡向北美出口。
對岸的豐橋市(右)一側則是大眾在歐洲等地裝船的進口車的卸貨基地。碼頭是相關人士以外禁止入內的區域,但對於在全球爭霸的2家車企以這樣的形式相互對峙的情形,即使是遠眺,也值得一看。
![]() |
一艘汽車運輸船在豐田田原工廠專用碼頭靠岸(愛知縣田原市) |
三河港的汽車出口量僅次於名古屋港,排在日本全國第2位。在進口的汽車數量上,則是日本最大的港口。但在未來的15~30年裏,這種景象和港口的作用有可能發生很大改變。
首先是船上的汽車。目前,豐田和大眾均為內燃機汽車佔大多數,但豐田宣佈在2030年之前,在約1000萬輛的全球年銷量中實現350萬輛為純電動汽車。關於雷克薩斯,在2035年之前全部轉為純電動汽車。大眾也計劃在2030年之前將整體的一半改為純電動汽車。
如果觀察更為遙遠的未來,汽車出口本身將迎來轉捩點。瑞穗銀行産業調查部4月發佈的報告《思考2050年的日本産業》指出,日本國內的乘用車産量到2050年有可能比2019年(832萬輛)最多減少7成。前景有2個,在悲觀場景下,「乘用車出口將減為零(2019年為356萬輛)」,讓人震驚。
即使日元貶值到1美元兌約130日元左右,汽車生産也並未回歸日本國內。長期趨勢反而是大幅減少。原因之一是純電動汽車更適合「地産地銷」。相當於內燃機化石燃料的鋰電池在運輸時存在爆炸的風險。電池的生産原本就不得不採取地産地銷的模式,汽車的組裝也不例外。
另一個原因是電力結構。在化石燃料發電量超過4分之3的日本,即使想要出口,也難以提高純電動汽車和電池的國際競爭力。
另一方面,日本受人口加速減少的影響,新車銷售也將趨於萎縮。即使汽車廠商在全球範圍擴大業務規模,在日本國內也需要迅速推進經營的結構轉型。重要的是「不依賴汽車生産和銷售的商業模式」,重心將向軟體和服務業務轉移。具體來説,或將像智慧手機産業那樣,把汽車變為超越硬體的商品。
![]() |
歐洲車企Stellantis預計未來通過軟體銷售等盈利(義大利的生産工廠,Reuters) |
標緻汽車公司、旗下擁有飛雅特等品牌的歐洲車企Stellantis預測稱,2030年的銷售額將達到2021年的2倍。其中,整車銷售佔整體的4分之3,其餘預計來自軟體銷售、數據業務和出行服務。尤其是軟體的銷售額,將達到2.8萬億日元。
到2050年,「汽車以外」的銷售額或將超過一半。以智慧手機為例,帶來了網際網路大眾化、産生龐大數據量、創造新的服務産業等效果。今後汽車也將發生這種變化。
回顧過去,從地球上的電腦生成的數據量來看,2011年首次突破1ZB。2007年推出蘋果「iPhone」起到了火車頭的作用。1ZB相當於《日本經濟新聞》6千億年以上的資訊量。
![]() |
此後,隨著手機的普及,數據按每年約46%的複利持續增加,在截至2020年的10年增至44ZB。如果轉化為圖表,這種變化不是直線,而是幾何級數的增長曲線。
即使增長速度放緩至35%左右的複利,到2033年也將突破1YB(ZB的1000倍)。即使是30%的複利,到2036年也將突破YB的大關。
日本的車企全面推出純電動汽車預計是在2025年前後,2033~2036年還是雷克薩斯向純電動汽車轉型的時期。屆時,手機或已經進化為眼鏡和隱形眼鏡型,另一方面,電動化和駕駛自動化取得進展的汽車也將成為巨大數據的來源。
在電腦的世界裏,據稱突破1ZB以後,人工智慧(AI)的發展將加速。汽車也這個世界內,如果成為YB時代的頂樑柱,有可能令計算技術發生新的質變。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所説的「大腦Hacking(數值化和數據化)」將得到實用化,相關數據被上傳到汽車。這樣的時代或將到來。
特斯拉的股票總市值膨脹的最主要原因是,該公司的汽車與iPhone同樣,被視為飛躍式增加數據量的電腦。今後,豐田和其他企業都不得不變為電腦産業的從業者。雖然生産和銷售的供應鏈很重要,但創造附加值的「價值鏈」無疑變得更為重要。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評論員 中山淳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