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幅增産功率半導體,有過剩擔憂

2022/05/16


      山田周平:中國正在大幅增産控制電力和電壓的功率半導體。在新興企業計劃建設的工廠中,預計有半數以上把功率半導體作為主要生産品類。功率半導體雖是有望提高設備節能性能的基礎零部件,但供應過剩可能會導致日本競爭廠商的收益惡化。

   

      日本半導體業界團體SEMI Japan(東京都千代田區)通過作為其會員的製造設備廠商,統計了中國的半導體工廠新建計劃(截至2月底)。該團體會員首次交易的中國新興製造商共有22家,其中有12家企業將功率半導體定為生産品類。

   

潤西微電子負責人獲得重慶市表彰(2021年底,圖片來自母體企業官網)

     

      例如,潤西微電子和杭州富芯半導體將分別在重慶市和浙江省杭州市建設原材料使用300毫米直徑矽晶圓的功率半導體工廠。SEMI Japan根據信用狀的開具情況等判斷,兩家企業將推進建廠計劃的概率均為80%以上。

   

      功率半導體雖然是純電動汽車(EV)等電子設備實現節能化必不可少的零部件,但與用於運算用途的「邏輯半導體」和用於存儲用途的「記憶體」相比,屬於很不起眼的半導體。中國企業突然增産的背後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中國自2015年前後起對半導體産業加大了扶持力度。從潤西微電子和杭州富芯半導體的情況來看,2021年以後規模超過10萬億日元的中國政府基金「國家積體電路産業投資基金」成了這兩家公司的大股東。

   

      與此同時,中國企業掌握的功率半導體的電路微細加工技術已經成熟。12家企業大多使用20多年前已在邏輯半導體中實用化的線寬90奈米的技術。從加工技術來看,涉足的門檻低。

   


   

       另一方面,功率半導體有很多産品需要在電路設計及製造方面有豐富經驗的技術人員。SEMI Japan的行業專家青木慎一表示,中國12家企業大半「由現有的中堅企業設立,可以確保技術人員」。

   

      由於評估認為業務實現性很大,中國半導體投資的重點開始轉向功率半導體。雖然三菱電機等日本功率半導體廠商仍有國際競爭力,但大多用200毫米晶圓生産。簡單計算,中國企業增産的主力300毫米晶圓一張可以生産2.25倍的晶片。

  

      現在,日本半導體設備廠商對華出口猛增對業績起了推動作用。不過,結果使得中國培育起了巨大的功率半導體廠商,有必要意識到中國企業可能成為日本企業競爭對手的「迴旋鏢效應」。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亞洲科技總編 山田周平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