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賣出日元之時

2022/09/01


      高橋哲史:現在想起來,那個時候也許是日本和中國的金融合作最為順利的時期。

 

      「如果説有一個階段,日方非常擔心是不是投資太多了,日元會升值,那個時候我們就會少投資一些」,在10年前的2012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央行)副行長易綱(現為行長)在新聞發佈會上如此表示。

 

      與現在不同,那個時候是日本經濟受到1美元兌80日元左右的超日元升值困擾的時期。

 

      當時由於歐洲的債務危機,歐元的前景令人擔憂,買盤湧向日元。中國或許也在增加對日本國債的投資。在這種猜測不斷出現的背景下,易綱作出上述發言。對於希望遏制日元升值的日本來説,這無疑是雪中送炭。

 

  

      伏筆是3個月前的2011年12月訪華的時任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和時任中國總理溫家寶達成協定的「互持國債」。

 

       在中國,如果外國當局購買國債,必須獲得中國人民銀行的批准。中國方面將允許日本購買中國國債,中日兩國將持有彼此的國債。這種框架本應成為兩國金融合作進入新階段的象徵。

 

       十年過去,恍如隔世。

 

       日本對中國國債的購買因2012年9月的尖閣諸島(中國名:釣魚島)國有化而遇上暗礁,至今仍未實現。在今年9月的邦交正常化50週年之前,中日彼此懷疑,缺乏重新向前推進國債互持的氛圍。

 

       美國國會眾議長佩洛西8月初訪問台灣,對此感到憤怒的中國在台灣周邊實施了大規模軍事演習。中國發射的導彈還落入日本主張的專屬經濟區(EEZ)內,中日之間瀰漫著前所未有的緊張。

 

       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長秋葉剛男和中國中央政治局委員楊潔篪17日在中國天津舉行了長達7小時的會談。

 

      兩國領導人的首腦對話似乎也成為議題,但實現的阻礙很高。中國不能向與美國保持一致步調、加強參與台灣事務的日本顯示出軟弱。

  

      與10年前相同的是中國仍在買入日本國債這一點。截至2021年底的持有額達到約24萬億日元,比上年增加5成。

 


   

      在中美對立激化的背景下,中國正在將偏重於美元的外匯儲備的投資對象分散到其他貨幣。從中國的角度來看,日本國債是重要選項之一。

 

       日本的普通國債的發行餘額逼近1000萬億日元大關。如果考慮到國債的穩定消化,包括中國在內的買家的範圍擴大未必是壞事。

    

       但是,對中國來説,日本國債的持有也能成為對日本施加壓力的手段。實際上,2010年東海發生日本海上保安廳的巡邏艇與中國漁船相撞事件之際,中國政府內部就出現過應增持日本國債,誘導日元升值的呼聲。

 

      如果是現在,中國僅僅暗示日本國債的出售,或許即可引發日元快速貶值。與針對國債互持達成協定的10年前不同,現在找不到中國顧及日本的理由。

 

       鉅額債務看起來是日本的「弱點」,日本防止財政進一步惡化的努力不可或缺。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經濟部部長 高橋哲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