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危機2023年可能會更嚴重

2022/10/27


       下田敏:世界糧食安全正面臨新的風險。由於烏克蘭衝突長期化,氮肥原料「氨」的生産成本增加,歐洲接連出現了停産或減産動向。繼烏克蘭産小麥等無法運出的風險之後,今年秋季以來因化肥供應制約和價格高企,以發展中國家為中心,糧食歉收風險提高。一直到明年,糧食短缺問題可能會更加嚴重。

 

烏克蘭的小麥産地(reuters)

 

       全球範圍內化肥供應緊張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920日在聯合國大會的領導人會議上發表演講,對全球分裂表示擔憂,並發出警告稱,「必須緊急應對全球性化肥供應緊張。今年糧食充足,但運輸存在問題。明年的問題可能是糧食供應本身」。

 

       化肥的三要素是氮(N)、磷(P)、鉀(K),産地主要集中在中國、印度、美國、俄羅斯、加拿大。印度和美國以國內消費為主,全球最大的化肥出口國是俄羅斯。

 

       化肥價格原本就因為中國和俄羅斯實施出口限制,從2021年秋季開始高漲,烏克蘭衝突導致上漲進一步加劇。

 

       世界銀行計算的國際化肥價格指數(2010=1009月達到223。雖然低於最高時的4月(255),但仍然居高不下,是去年同期的1.7倍、兩年前的2.9倍。

 

       化肥企業紛紛在歐洲減産

 

       令人擔憂的是,繼俄羅斯加強化肥出口限制後,此次可能會出現天然氣漲價導致化肥供應制約和成本上漲的次生影響。

 

       9月中旬,美國大型化肥企業CF Industries設在英國貝靈漢姆的工廠暫時停止了氨的生産。原因是用來生産氨的天然氣的歐洲市場價格飆升到了2021年的兩倍以上,該公司認為「在英國生産不合算」。該公司設在英國國內的另一家工廠「因斯工廠」已于20219月停産。

 

       總部設在挪威的雅苒國際將氨供應量縮減到了歐洲産能的35%。該公司董事佈雷德·哈森伯格(音譯)稱,「包括歐洲以外的地區,將利用全球化的生産體系,優化氨生産」。

 


 

       絕大部分氮肥都以氨為原料。歐洲的供應制約可能會導致全球氮肥供應緊張。鉀肥方面,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供應量佔全球市場的41%,由於市場認為經濟制裁會導致採購困難,價格一直居高不下。

 

       下一個收穫期面臨風險

 

       國際肥料工業協會(IFA)預測稱,本年度(在日美歐等很多國家為2022年7月~2023年6月)全球化肥使用量最多將會比上年度減少7%。原因是面臨肥料成本增加的農戶使用減少肥料的趨勢會加強。如果在不改變農業生産方法的情況下減少肥料的投入,收穫量就會下降。IFA估算稱,如果氮肥的投入減少5%,則全球的白米産量將減少1.5%,小麥産量減少3.1%。

 

       IFA的首席執行官克萊因(Alzbeta Klein)表示,「本年度肥料消費的減少有可能導致下一個收穫期大幅減産。存在更多人面臨饑餓的風險」。

 

       截至目前,難以認為化肥漲價在世界所有地區招致廣泛的産量減少。在美國,雖然也有避免種植需要更多肥料的玉米的動向等,但據悉農戶的種植意願依然很強。這是因為糧食價格保持在高位,即使肥料的成本增加,也能轉嫁到農作物的出貨價格上。

 

       發展中國家面臨沉重負擔

 

       日本三井物産戰略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員野崎由紀子指出,「農戶有能力購買肥料的國家和缺乏購買能力的發展中國家的差距可能會擴大」。種植時需要大量肥料,屬於先行投資。問題是在價格持續上漲的背景下是否具備購買所需肥料的資金實力。

 

       IFA對各地區的預測也顯示,發展中國家的肥料投入顯然會大幅減少。從本年度的肥料使用量來看,北美基本與上年持平,西歐和東亞減少26%。而南亞和非洲預計分別出現811%和1417%的大幅減少。

 

       在發展中國家,肥料的成本負擔原本就很重。聯合國的調查顯示,對北美的玉米種植戶來説,肥料成本佔供貨價格的10%,但在西非則達到56%。

 

       非洲和中東等一直被烏克蘭産廉價小麥等的出口停滯所困擾。烏克蘭農業部的統計顯示,該國産的主要農作物的出口量在224日俄羅斯開始入侵後的約5個月內降至約800萬噸,不到上年同期(1950萬噸)的一半。其中,小麥的出口量減為約64萬噸,僅為上年的16%。經由黑海的小麥等的出口停滯局面自8月設置確保運輸船通行的海上走廊之後逐步緩解,但到明年之前,肥料投入減少導致的收穫量減少可能招致糧食危機。

 

       波及貧困階層

 

       糧食價格的上漲對貧困階層造成直接打擊。從食品支出佔家庭支出的比例來看,高收入國家為20%,而貧困國家則高達53%,家庭的實質收入將隨之減少。此外,對於發展中國家的農業人員來説,收穫量下滑有可能導致農業收入和自家用糧食的減少。

 

       農業領域正面臨烏克蘭爭端導致的肥料供應制約、溫室栽培和農業機械的燃料上漲以及頻發的異常氣象和土壤劣化等問題。為了實現去碳化社會,需要高效利用排放溫室氣體的化肥,並改變農業生産方法。如何兼顧可持續的農業生産和食品安全保障,這一點正在受到拷問。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下田敏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