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為防經濟蕭條動足腦筋
2022/12/09
坂井光:俄羅斯進攻烏克蘭的戰爭已經持續9個月。在受到西方各國嚴厲制裁的情況下,俄羅斯正在竭盡全力避免經濟蕭條。這種局面能夠持續下去嗎?
將俄羅斯的2022年經濟增速預期從-6%上調至-3.4%,2023年由-3.5%上調至-2.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0月修訂的世界經濟展望當中,各國的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率均被下調,而俄羅斯雖然是負增長,但增速預期得以上調。
雖然一度被指經濟可能會崩潰,但俄羅斯想方設法努力堅持。背景原因在於俄羅斯政府轉換了幾項方針。
其中之一是做出了推薦「平行進口」的決定,不用再經由此前一直嚴格監視的正規代理商。
蘋果(美國)、三星(南韓)、雷克薩斯(日本)……俄羅斯工業和貿易部4月19日公佈的平行進口清單共有56個品類,多達23頁。清單中列出了實施對俄制裁的西方國家的企業名稱和品牌。
![]() |
俄羅斯海參崴的家電量販店內出售的iPhone(kyodo) |
許多西方企業已經撤離俄羅斯市場,或者停止出口。俄羅斯政府開始通過平行進口方式進行相應的彌補。加工食品方面,不再要求貼上將原材料和保質期等注意事項翻譯成俄語的標籤。
清單中備受關注的是,除了生産半導體(制裁兌現産品)的台積電(台灣)、英特爾(美國)等之外,還包括羅姆(日本)等企業。
雖然未證實俄羅斯目前是否能實際採購半導體相關産品,但據相關人士透露,阿聯酋(UAE)及土耳其等國家已開始作為面向俄羅斯提供産品的樞紐中心發揮作用。
有預測數據顯示,俄羅斯今年的平行進口額將達到200億美元。這一規模相當於去年進口總額的5%。
另一方面,俄羅斯的出口則由面向歐洲等西方國家轉為面向新興國家。這樣的措施産生效果,今年1~9月俄羅斯的出口額(推算數據)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7%。
主要出口對象國是中國和印度。據印度媒體介紹,今年10月印度從俄羅斯進口的石油量為每天約94萬桶,所佔份額從俄羅斯進攻烏克蘭前的不到1%躍居第一,達到約22%。
俄羅斯為應對危機,在金融方面採取的措施也發揮了作用。俄羅斯中央銀行行長納比烏琳娜出台限制外幣取現等資本管制措施,防止了金融系統崩潰。在普丁政府中,納比烏琳娜被視作改革派,過去一直在推進俄羅斯貨幣盧布的自由化,而現在擱置了該方針。如今,盧布已成為對美元最強勢的貨幣之一。
儘管如此,制裁並非沒有起作用。
俄羅斯的進口雖然有平行進口支撐,但4~6月、7~9月的進口量均低於上年同期。
而平行進口也隨著新興企業崛起而開始被指出在海關存在造假行為。即通過行賄,過少申報進口貨櫃數量,在支付關稅上造假。這種做法在蘇聯解體後橫行,但在普丁政府領導下恢復了正常。
另一方面,出口雖然數字好看,但是是靠俄羅斯自己導演的能源危機下石油和天然氣價格暴漲的支撐。出口量減少,且石油價格不得不比其他産油國更便宜。
如果能源價格暴漲結束,打折成為常態,對俄羅斯經濟的傷害會很大。俄羅斯7~9月的出口額同比增長5%,而1~3月同比增長60%,4~6月同比增長27%,可見已經觸頂。
俄央行行長納比烏琳娜11月上旬表示,「制裁力度很大,無法避免其影響」,尤為警惕出口下滑。另外,她的部下Morozov局長在論文中更具危機感地寫道,「俄羅斯經濟2~3年後將經歷技術衰退的‘逆産業化’,只能製造價格更高、無效率的産品」。
能源日益衰弱,與最尖端技術也漸行漸遠。並且,優秀人才和外國企業不斷退出——這確實已不再是普丁總統想要的俄羅斯。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坂井光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