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低迷的背後是手機性能過剩?

2023/07/04


      細川幸太郎:半導體記憶體需求復甦緩慢。大型企業高管原本認為,20231~3月行情將觸底,但後來逐漸向後推遲。背後潛藏著以往的半導體週期中未有過的結構性問題。那就是性能過剩。智慧手機和個人電腦正變得不再需要更多的存儲容量。

 

iPhone的最大記憶體已達到1TB

 

       筆者的智慧手機的存儲容量是256GB。雖然保存了購買後3年零8個月以來的照片和視頻數據,但使用量僅為115GB。如果是普通的照片,256GB可以保存10萬張。下次換新手機的時候應該也還是256GB就足夠了。

 

       美國蘋果iPhone14的容量從256GB提高到512GB,售價會貴上3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514元)。預計今年秋季上市的新款iPhone的存儲容量也與上年相同,分為128GB1TB4檔

 

 

        除了喜歡用智慧手機玩遊戲和拍視頻的部分用戶之外,很多消費者不想購買高價産品,因此iPhone很有可能暫時不會擴大容量。

 

       背景是流媒體傳輸的滲透。可以隨時通過聯網來觀看YouTube和奈飛(Netflix)等的內容,無需在智慧手機終端上存儲大容量數據。結果,智慧手機的存儲容量不再增加,用於儲存數據的「NAND記憶卡」的需求持續低迷。

 

       用於運作應用程式的動態隨機記憶體DRAM的情況也如出一轍。除了高性能遊戲等部分領域之外,因運算處理跟不上而出現「卡屏」的情況正在減少,不再像過去那樣需要提高性能。

 

       在過去的不景氣時期,廠商會通過增加搭載價格下降的記憶體來提升性能,這一需求一直推動行情復甦。但是,如果消費者不再追求更高的參數,需求的觸底回升將更加困難。

 

       這種趨勢也是螢幕産業曾碰到的壁壘。一直以來比拼螢幕清晰度的液晶面板達到了人眼無法分辨的「視覺極限」,再加上中國企業的加入,迅速邁向通用化。

 

       不過,在記憶體領域,高速處理海量數據的數據中心仍然需要尖端産品。但是,佔搭載對象5成以上的智慧手機和個人電腦遭遇需求壁壘的影響不容小覷。

 

       如果行情觸底,自然就會復甦——這種充滿希望的預期在目前仍是主流。儘管如此,如果輕視容量過剩這一深層問題,就有可能誤判半導體市場的走向。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細川幸太郎 首爾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